2014年9月17日星期三

看重外表

若只看重外表,卻忽略了內在,這人(或使人)所得的益處實在是少的。

『 太陽出來,熱風颳起,
     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
     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雅各書  1:11)』


『 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
     安靜的心為妝飾;
     這在上帝面前是極寶貴的。
                                     (彼得前書  3:4)』



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

詩篇 1:3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

詩人在此設例說明,同時以此比喻證實前一節的內容。他告訴我們那些敬畏上帝的人是怎樣的快樂。他們的快樂不是短暫空虛的快感,他們的快樂是源自於處身一種理想狀態。言詞之中表達了一個強烈對照,就是有充足水源供應的大樹,與及一棵即使曾有剎那間的美麗,卻因水源不足而枯乾的植物。對那些不敬虔的人,我們稍後將會看到(在詩篇 37:35),他們有時被形容為「利巴嫩的香柏樹」。

『我見過惡人大有勢力,好像一根青翠樹在本土生發。(詩篇 37:35)』

他們有時滿有豐富的財富和尊榮,好像完全一無所缺。但不論他們被提升到多高,他們的枝葉伸展到多遠多闊,他們仍然是沒有根!他們也沒有水,不能供應他們的營養所需。他們的美容,終久必會消去,就枯萎了。

所以,只有神所賜的福,能長久使我們的豐富。

有些人認為,那些盡忠的人按時候結果子,是表示他們能智慧地分辨什麼應該做,和做這些事情的最適當時機。我並非要攻擊他們,但在我看來,這節似乎沒有這個意思。作者明顯地只是想說明神的兒女如何茂盛生長,植根在上帝恩典之中,得著隱密的供應,使得任何發生在他身上的事都對他們的救恩有益處。相反地,那些不敬虔的人在瞬間的試探中就被引誘,好像被太陽一曬就枯萎了一樣。

當作者說到按時候結果子,他所表達的是結出成熟的果子。不敬虔的人也可能會結出一些早產的小果子,但他們所作的卻永遠沒有完全成熟的一日。


葡萄樹的枝子

2014年9月15日星期一

負責、不負責

我們為神作工最幸福,因為可以不負責任。不負什麼責任?不負結果的責任,但前題是必須是在按照祂的心意而行。


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

詩篇 1:2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詩篇 1:2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在第二節,詩人不是單單像其他地方說到敬畏神的人有福,更特別指到常常學習神的律法是有福的。這教導我們,敬虔是直接指到學習神的律法。若人沒有遵行律法,他是不可能正確地事奉上帝。

神沒有讓人按著自己的判斷去建立一套信仰的系統。敬虔的準則是由神的道所定立出來的。
當大衛在這裏談到的律法,不應該將聖經裏的任何一個部份排除在外,反之,因為全本聖經都是律法的解釋,我們必需學習全本聖經的教訓。

因此,當先知談到律法時,是包括所有被神默示而來的著作,也就是聖經。

因此,詩人其實也是在勸讑我們要忠心地學習詩篇。

當他描述到敬虔是喜愛神的律法,我們就知道強逼性的或是屈從性的順服,是神不會接受的。只有那些欣喜地來學習律法的,才是真正的學生。他們會因律法的教導而喜悅,而且感到沒有比在律法上進深更加帶來滿足的事。

從對律法的愛慕而生出的晝夜思想,是這節裏,先知提到的最後一個短句。所有真正被對律法的愛慕而驅使的人,必定會感到花時間學習律法是叫人何等快慰。


葡萄樹的枝子 @ 基督教果園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The Nature of Man 人的本性

完全影片及中英文內容翻譯可於以下網址觀看:
http://switw.imotor.com/thread-432-1-1.html

瓊.貝克韋爾:鍾馬田醫生,你是一位福音派傳道人,你的心願是把人帶回聖經中論及「人」的真理。在此,你提到現今普遍關於「人」的理論其實是走錯方向,你可否指出哪裡出錯?

鍾馬田醫生:聖經指出,人類是已經走錯了路的被造物。或許我這樣說,今天人有兩個錯誤觀點:一、是把「人」放得太高;二、是把「人」放得太低。把「人」放得太低是指人類視自己只是一種動物,只是腦部比其他動物的發展得好,而這個觀念正是貶低和輕看自己。另一方面,把「人」放得太高是指人類認為自己能夠靠著管理自我和管理社會,或多或少也好,便可建立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對這兩個觀點是予以否定的,因為它們都站不住腳。而聖經指出,人是照上帝的形象樣式被造的,所以他不只是一隻動物,而是萬物之靈,這是確鑿的。因為有上帝的形象,人才能夠思考、分析、批判和控制自己。擁有上帝的形象就是人禽之別。但為何人今天會弄成這樣?這是因為人的悖逆:人悖逆上帝,把自己與上帝同等,因此人便不能好好地運作,結果造成混亂。這見解非常獨特。

貝克韋爾:你覺得現時人對於「人」的觀念在哪裡出了亂子?你說人把自己看低了。但從動物的本能來說,以及一些研究都指出,人類是和猩猩同一祖宗的,是進化來的產物,你大概不可能質疑這些具科學證據的事實吧?

鍾醫生:我會有點質疑那些所謂的「科學證據」。你看,今天有許多所謂的科學「事實」其實只不過是些理論和假說。依我來看,這也是現今人類一大問題。所以,我不單對這些「事實」存疑,我更對之抱有嗤笑的態度。舉例來說,當我還在醫學院受訓時,我們曉得一百年前的理論告訴我們甲狀腺是一個沒有功能、已退化的部分,但現今我們知道沒有它則不能生存;而今天對於盲腸仍有很多類似的說法。這是現今人的驕傲:因為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才發表一些不能證實的斷言。但有一點我是同意的,就是今天人類真活得像動物似的;但我們要問:原因何在?

貝克韋爾:在你其中一本書提到,罪的本質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你亦說過罪一直是人的本性,但在過往,罪被視為可恥的;然而今天,人卻為罪辯護。

鍾醫生:我想我沒有說過罪是人必然的本性。按照聖經教導,我會說人原本是完美的,但自從人第一次犯罪後,罪便成為人的本性了,而且這事實一直貫穿人類歷史。我會說,整個人類歷史都在證明人現在的本性是罪惡的,而且必然繼續。

貝克韋爾:那你所爭持的觀點是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人走錯了路,而責任必需被歸咎。但有些人把責任歸咎於社會問題,如貧窮、壓力、被剝削等,所以偶爾不能循規蹈距也是在所難免。你是否完全不認同他們?

鍾醫生:嗯,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為何社會今天會弄成這樣?我覺得今天人普遍的狀況,就是未正確診斷問題以先便急著要解決,就像一個非常差勁的醫生在未找到病的根源便施行治療(我忍不住要用這個比喻),而這個病,就是人墮落後的罪性。人有罪性是真實的,但沒有一個人能對症下藥。我確實指出,這是歷史一直以來給我們所看見的。而即使現今社會比過往發達,問題仍依舊繼續。

貝克韋爾:那麼,在人類罪惡的本質中,有甚麼是你想我們注意?

鍾醫生:很高興你問這個問題!有一點很重要:我們要知道,人今天的苦況不只是因為人做了一些錯事;另外亦有些人,抱括基督徒,把罪等同於病,並說「人病了」。沒錯,我同意人是病了,但這還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問題的癥結是在於人是反叛者,正因為人是反叛者,所以人才病了。換句話說,整個基督信仰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膚淺地要人開心些,提升生活質素等等,而是要人與上帝和好。從聖經中你會清楚看見,人從來不是自主的、不是自成體系的。現今人常認為人是自主的,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能掌控自己的靈魂,這顯然是很可笑,因為人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可是人卻一直以為能。

人是不可以,並且不能夠自主,人根本從來就不是自主的。上帝創造人時給予人特定的方向,給予人自然的律,人只有願意活在創造他們的上帝之下,才能正確地運作。但人不但不服上帝所定的律,而且還向祂強嘴,這樣下去人必繼續走錯,且必因自己所作的而愁苦,人只會不停製造混亂。這狀況已持續了千百多年,這是人類整體的故事。人類不是病了這麼簡單,而是對造物主的態度錯了。使徒保羅實實在在地指出,基督來到世上就是要把我們帶回上帝那裡去。今天許多人都把基督信仰當成一種心靈寄託,讓人身體得醫治、讓人晚上睡好些、讓人不再擔憂等等,但這些並不是整個基督信仰的核心。

基督信仰的核心是要把人帶回真正的地位,就是和他的造物主有情感交融,對準造物主的榮耀而生活。在蘇格蘭信仰宣言(又稱長老會信仰宣言或西敏斯特信仰宣言)中對此有很著名的定義,在他們的教理問答中,第一條問題就是:「人生的最終目的是甚麼?」而答案是:「人生的最終目的是榮耀上帝和享受上帝,直到永遠。」你看到次序嗎?你要榮耀上帝。或許我這樣說,曾經有一個很聰明的律法師和一班人來挑戰耶穌,並問:「夫子,律法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猶太人當時有613條律例要守,常常爭辯哪條是最大。但當那律法師聽到基督耶穌的回答時,便很震驚,因基督耶穌這樣回答:「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聖經馬太福音22章37-39節)不過今時今日,人都只強調後者而忘卻了前者。

貝克韋爾:嗯,這是你所堅信的論點。但這論點不但叫非基督徒不能認同,而且在基督徒中也引起迴響。

鍾醫生:沒錯,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我也對此深表遺憾。你也該知道,少數人支持的論點不一定是錯的。無論如何,這些問題的答案不能夠靠人數來定奪的。若非從聖經裡尋找,這些問題是不可能有答案。我堅說,整個人類歷史和人類文明,正是引證聖經的真實。

貝克韋爾:也許他們會包容接納你的論點,視之為眾多基督教觀點的其中一個;但你就完全不會與他們的論點妥協,不會認為他們的論點符合真理,對嗎?

鍾醫生:完全正確!基督信仰從來就是一個不和其他立場相容的信仰,是一個非常著重教義的信仰。使徒保羅在書信中說過:「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聖經加拉太書1章8節)你看,他這句話是非常凝重。或者你會認為他太驕傲。其實不是,因為保羅是直接從上帝得啟示,這些話並不是保羅自己的意見。的確,若有人把自己的意見思想如此絕對化,當然不該想望有人會同意他,他本身也沒甚麼希望。但當你得到真理以後,而且是從上帝而來的真理,那麼你就絕對不會容忍與之偏差的道理。所以,當我發現有人假借基督之名來傳揚自己的理論時(我認為這是相當不誠實的行為),我當然要為道爭辯。

貝克韋爾:但現今人認為基督徒的美德應該是仁慈寬容,願意接納不同意見。你會反對嗎?

鍾醫生:我必須再提,基督耶穌親口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聖經約翰福音14章6節)祂形容其他模仿祂的都是賊、是強盜(請參閱聖經約翰福音10章1-15節),所以當我發現有這類賊和強盜站在教會講台講道,而竟然得人接受和讚賞時,我必須要為道爭辯。我們(或者我)一直傳揚:基督是惟一真理,那自然就不可把其他的與之同等。你不可能把孔子、釋迦牟尼或穆罕默德等,或者其他的人與耶穌基督同等。為甚麼呢?因為祂是上帝的獨生子。這可不是我的理論,這是基督信仰,這是使徒們所傳的福音,他們傳揚耶穌並他的復活。以使徒保羅作例子,他是法利賽人,曾經對基督信仰恨之入骨,甚至把耶穌視為褻瀆者,他心裡存疑:「這人是誰?這人沒有學問,怎可作教導?這人是誰,竟自稱與上帝同等?」大數人掃羅(譯按:即保羅)曾逼迫教會,曾憎恨耶穌基督。但後來他看清了原來他就是那榮耀的上帝,自此便只傳耶穌基督的福音。

貝克韋爾:你所提及關於社會的問題,我有點疑問。教會在社會上應該有自己的角色,服務社會上不同的人,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但你所提到的那些著重教義的教會,能對社會大眾有貢獻麼?對比那些被你指為「太開放、太包容、把基督信仰當成心靈寄託」的人,我想某程度上,社會大眾會拒絕你多些吧......

鍾醫生:所言甚是。其實你已經道出了解釋,解釋了為何世人會如此,你所說的很對。不過我不會同意你所認為「教會是社會上的一個社團」。對我來說,教會是一群真基督徒的會。那麼你會問,到底教會對社會環境或社會問題有甚麼建樹呢?我會說,應該是每一個基督徒個人要對社會有建樹,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忠,而這更是歷史曾給我們看見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教會曾在社會上有過極大的影響力,且是在教會仍主力於傳福音的時候。(重申,這不是我的理論。)上星期我在蘇格蘭參與約翰.諾克斯逝世400周年紀念活動。諾克斯常被人批評他不夠包容妥協,但他卻改變了整個蘇格蘭(你要比較一下在諾克斯以前的蘇格蘭),他引入了教育制度,改變了社會道德、政治,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清教徒們在那世紀也做了同樣的事情,例如奧利佛·克倫威爾。後來在十八世紀的福音派大覺醒,當中有喬治.懷特腓和約翰.衛斯理等人。這大覺醒在國家裡對社會民生所帶來的改善,比那些參與政治的傳道人、牧師所帶來的更大。

貝克韋爾:但福音派常常惹來這樣的批評:傳福音的人只應許人死後有永生,但他們根本沒有處理人今生的問題。那你會有多關注人今生的問題呢?

鍾醫生:我是非常關注的!我更常常批評福音派所表達的福音,我認為那些表達根本不符合聖經。從聖經裡我們可以看見,人是在社會上有他的功用的,例如保羅指出人的權力是上帝所賦予的,地上所有的官員都是上帝所授予的。我有兩點要提出:上帝的福音是人的根本需要,福音能使人更新和修復過來,使人成為新造的人;但在現時,人也是需要法律和秩序,因為罪惡必須受束。試想如果沒有法官和刑罰等等,整個社會都會混亂(我們現在也見證著很多這樣的事),這都是基督徒的位置。在過往,很多基督徒在政治上或其他社會階層上都有他們的位置,過著見證基督的生活。但可惜近這一百年裡,他們開始犯了你所提及的毛病。(我們很多人......嗯,或許現在都沒有幾個了。)我看見今天很多福音派的基督徒都很著重自己在社會上的功用,更對此常常強調。

貝克韋爾:我想回到「人已對罪失去感覺,所以正處於不能自救的處境」這個觀點。我看到很多人都覺得罪的問題不及切身問題般值得關注,如此的話,你的觀點有可能得大眾認同嗎?

鍾醫生:我不單覺得有可能,而且已經看見,我看見有些人正轉回這觀點。我現正在國家巡迴講道。剛才跟你說過,上星期我在蘇格蘭,星期三當晚我在格拉斯哥向二千一百人講道,我便看見這事情了。我發現,那裡的政客很難才找到五十人來聽他們講話,換句話說,我相信人們開始意識到那些政客不能做到所承諾的,人們才思念起新約聖經最高權威的訊息,就是只有福音派才有的立場,也是我一直所堅持的。所以,我們必須把他們的注意帶回來這裡。當然,有些人還是漫不經心,但這就是我們傳道的工作。

貝克韋爾:但如果必須要人達到某一些權威標準,這豈不和人的追求,如自我展現、滿足、自我實現等等有衝突?這些東西你都不同意嗎?

鍾醫生:這個當然,因為從人的本質來看,他越展現自己,他越做錯事。你看,如果每一個人都是自主的,都要展現自己,那必然產生衝突,不是嗎?如果我們每一個都是上帝,我要做我自己認為對的事,但同時你又有其他意見,這樣必產生衝突和混亂。所以,我們必須將自己交給上帝,必須有一個外在的權力,我們才活得有動力,有意思,有目的。你看,當人否認上帝,結果就是混亂。你必須要認清楚這事,這事是悲劇。所以,我的工作是呼召人回到這點。首先,必須要讓人看見為何事情發展會弄成現在這樣,這是他們必須要搞清楚的事,否則人根本沒有盼望。我知道今天周圍有很多人常說「耶穌愛你、耶穌愛你......」如果我在街上聽到有人這樣說,我會反問他:「這又如何?耶穌是誰?我不需要他,我有汽車、有房子,妻賢子孝,生活美滿,你還要跟我說甚麼?我沒有興趣。」這是我對他們的回應。你看,舊約聖經是律法,就如保羅所說:「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聖經加拉太書3章24節)律法是顯明我們所需要的。當人在十誡面前,必然看見自己的失敗,只有真實看見自己的失敗,人才會願意了解何為救恩。

貝克韋爾:鍾馬田醫生,非常多謝你!


由 小火車 @ 基督教果園

2014年9月5日星期五

儒家的困局(一)

過去幾個月,我曾在個人的面書上發放數篇評論金庸小說人物的文章,並以基督教信仰作為比較。最近,「基督教果園」(一個發放信仰文章的網上平台)的負責人在該平台上開了一個關於聖經與小說世界觀的專區,給我發放一系列評論金庸小說的文章。當我聽到「世界觀」這個名詞及思想這個名詞所包含的意義,我感到自己之前所寫的數篇評論金庸小說人物的文章還未達水平,品評人物的寫作方式固然是充滿趣味性,但未必能剖釋小說背後的世界觀。世界觀一詞,意指人核心的思想體系及價值取向,延伸至對世界、歷史、政治、宗教、道德、愛情等不同範疇的看法。一套小說系列之所以能夠在人類文化產生恆久的存在價值,是因為其世界觀能回應人性的深層需要。作為基督徒,若不能讀出一套小說系列的世界觀,就難以以聖經的世界觀加以比較,從而去蕪存菁,吸收文化中的優點,指出文化中的困局,及福音如何成全文化中的不足。

金庸是中國知識份子,他的武俠小說世界觀主要受中國三大主流思想影響,分別是儒,道,佛。因此,我會先有系統地由小說人物及情節剖釋至儒,道,佛三大中國的世界觀,再以基督教信仰加以比較。

2014年9月4日星期四

好客之道:請隨意坐?

好客之道:請隨意坐?
  愛,是要讓人明白過來,而非隨意認同、胡亂妥協。



2014年9月3日星期三

福音單張 20140902 - 恩典印記

圖片可直接下載印刷,大小為 A5,對摺使用 (對摺後大小為 A6)

封底的長方框可供教會填寫教會的相關資料

下載位置:
頁 A - 按此下載
頁 B - 按此下載




2014年9月2日星期二

詩篇第一篇第一節 -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詩篇第一篇 導言

那位把詩篇收集成一本書的編輯者,不論是以斯拉或是其他人,看來是故意把這篇詩篇放在整卷書的開首,作為一個前言,藉此教導所有敬虔的人是有默想神律法的責任。整篇詩篇的教導整體來說,就是那些盡心追求屬天智慧的人是有福的。而那些藐視上帝的人,雖然可能暫時亨通快樂,但最終只會面臨可怕的結局。


詩篇 1:1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014年9月1日星期一

網站:「基督教果園 - 論壇版」介紹


網站:「基督教果園 - 論壇版」介紹

網址: switw.imotor.com

開設論壇目的是希望瀏覽這網站的人,能夠從中獲得「道」的供應,使我們的生命成長,並在世上活出鹽和光的功效。所以,我們因著這目的定下了一些使用原則:

一、我們要謹慎言語,說出造就人榮耀上帝的言語。
二、這網站是給予真正尋找上帝,跟隨上帝的人。
三、我們亦會謹慎開放權限於論壇使用者等。

這新設的論壇,左上方亦有即時的「繁/簡」體轉換,亦已經測試,無論是香港、台灣、中國大陸,或其他海外地區的網絡使用者,均可登入及使用本網站。

論壇與博客的方式非常不一樣,博客主要是看最新消息,在分類及尋找舊文上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論壇的分類則可以做得非常仔細,使讀者能快速尋找到需要的題目,能更有效、針對性作學習。

現時論壇有的分類如下:(往後若想到有任何具體可行的,將會再增設相關版塊分類,亦歡迎你們提出建議)

給與未信、對基督教信仰有興趣,或是有誤解的對基督教有疑惑的朋友而設的版塊
  • 不信耶穌的理由?
  • 認識福音
  • 勉勵人生
  • 生命雋語

給與基督徒,無論是初信,或是已己信主一段時間,適合繼續進深認識的弟兄姊妹
  • 中文翻譯
    • 約翰加爾文 (John Calvin)
    • 鐘馬田 (Martyn Lloyd-Jones)
  • 靈修、導讀
    • 創世記
    • 申命記
    • 約書亞記
  • 聖經輔導
    • 尋找出路
    • 關顧、輔導
  • 聖經專題
    • 聖經人物
    • 流行錯誤觀念
    • 護教、分辨
    • 兩性關係
    • 社會、人文

神學資訊專區
    • 神學講座及課程(往後一些免費課程或講座,或可能提供網上報名/代辦報名服務)
    • 培靈及佈道會

以聖經的角度來觀看各項的事物
  • 聖經世界觀
    • 電影與聖經世界觀
    • 動漫與聖經世界觀
    • 小說與聖經世界觀

一些基督教信仰相關的推介品
  • 電子書籍
  • 福音單張
  • 手機程式
  • 網站推薦

基督教機構的資料
  • 香港、教會堂會資料

亦設有一些非直接信仰的專題(構思、建設中)
  • 享受大自然,欣賞自然界的美麗
  • 欣賞美食,與一般媒體不一樣之處是:由於不接受廣告,只是一群愛主的弟兄姊妹真誠的推介,有着誠信的保證
  • 欣賞時裝,或是怎樣才稱為真正的服裝,甚至教大家如何能穿着得大方得體,使人能有合宜的欣賞,並不會帶來反感
  • 合宜、良好的購物資訊,或是一些其他相關資訊

仍然許多相關發展項目正在計劃及實行中,敬請各弟兄姊妹在禱告中記念,若此站是合上帝心意的事工,我們便該共同推廣,在祂自己的作為上有份,當中亦歡迎弟兄姊妹轉載至各網站或通訊軟件(任何公開圖文,不作修改之轉發)。若有任何具體的、好的建議,或是有感動成為同工,歡迎來信 sowingintheworld@gmail.com 。

求主憐憫我們,讓這事工乃是按照祂的心意,誠誠實實的而行,而非因着人的驕傲、狂妄作自我炫耀、損人之事。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 (箴言 12:22)』

『責備人的,後來蒙人喜悅,多於那用舌頭諂媚人的。 (箴言 28:23)』


小農夫 @ 基督教果園



網址簡便記讀方法:
Sowing In The World (在世界裡播下”福音”種子)。把 Sowing 這一個字拆成 2 個讀音,取其首字母 S 和 W。然後每一個英文字取一個首位的字母,成為 SWITW。其實,使用 SW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播下道的種子 (W 代表 Word,就是「道」的意思)


相關主題:
論壇服務對象、基本使用守則

有關『註冊』及『電郵驗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