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星期五

詩篇 3:7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耶和華啊,求你起來!我的 神啊,求你救我!因為你打了我一切仇敵的腮骨,敲碎了惡人的牙齒。』

「耶和華啊,求你起來!」

就像在前一節大衛提到自己正身處於一個平靜安穩的景況中,我們看到他現在祈求神在他生命裏保護他的安全。就正如他在說︰「主,因你已推倒我的仇敵,求你使這好處臨到我,直到我離開世界的日子。」

在詩篇裏,大衛常會將不同的感受混合在一起,所以,在提到他在神裏面的堅固信心後,他又重新回到在詩篇開首的那個禱告之中。

他祈求受到保守,因他正在巨大的危險中。

後半節提到神擊打他的仇敵,有兩種可能的理解。第一個可能,是在禱告中他記起自己從前的得勝;第二個可能,是在經歷神的幫助,禱告得蒙垂聽以後,他獻上感恩。我個人較傾向於第二種理解。

因此,首先他在遇見危難是要逃到上帝那裏尋求幫助,謙卑下來祈求祂的解救,然後得著解救以後,他感謝上帝的恩典。他以這感恩來見證上帝是那使他得救的創始成終者。


葡萄樹的枝子

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

詩篇 3:5 - 6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

按照原文的用法,「我躺下睡覺」這句所用的過去式,有時是用在將來的時候,即「我將會躺下睡覺」。如果我們仍然用過去式去理解,大衛的表達是很強烈而且很好的,就是他過去曾在多次將死的危難之中安然入睡,就像他已經勝過一切的危險一樣。我們可以肯定,他曾被憂慮無情地淹沒,但這一切橫蠻的攻擊最後也被信心所化解了,使他無論是如何被攪擾,仍能在主裏安息。所以,敬虔的人不會永遠無法勝過他們的恐懼,而不敬虔的人,因為他們不依靠上帝,就算他們只是面對些微的危險,也會被憂傷擊倒。

有人認為這句有一個時態的轉換,因此,認為應將動詞轉為未來式,變成︰「我將躺下睡覺,並會醒來」,因為緊接著就是未來式的「主將會保護我」。但因為在最後一句,是表達連續不斷的動作,因此我認為不需要因此將前句的時態也更改過來。

我們仍然應當知道,對自己的安全能充滿信心,並不是單在受患難時才出現的。或最起碼,不是單限制在患難的時候的。因為,在我看來,大衛是提到自己在信心和禱告之中怎樣得著好處,而這不動搖的平安是在恆常規律性的禱告之中建立起來的。這方面,大衛是以例子來表達︰「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他說明自己怎樣照常生活,不被懼怕所影響。他就像在說︰「我不是躺下輾轉難眠,我乃是好好安睡,而在充滿思慮和恐懼的人身上,通常也不會有這樣的安睡發生。」但讓我們特別注意,大衛有著對自身安全這樣的信心,是基於上帝的保護,而不是出於自己的愚昧無知。

有些惡人也有方法很快安睡,就是想像自己已經與死亡立了約。但大衛不是這樣。他能夠安穩,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只是單單因為他被上帝的能力所承托,並且以祂的幫助來保護自己。

在第六節,他將這個信心推廣到一個無法測度的廣大層面,是每個敬虔的人都在經歷神的保護裏有部份的明白和了解的。神有無限的能力,因此即使全世界都與我們作對,神的能力也足夠勝過,並且有餘。並且,除非我們將這至高的尊榮歸給上帝,否則我們的勇敢是必然失效的。所以,讓我們學習在危險時,不要以人的方法來量度上帝供給的幫助,反之,我們可以輕視一切臨到我們的凶險處境,因為一切試著與神對抗的行動,都是毫無作用的。


葡萄樹的枝子

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

詩篇 3:4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他就從他的聖山上應允我。(細拉)』

「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

在這裏,他告訴我們,他沒有被患難擊倒,也沒有被不敬虔的嘲笑打敗,使他不能向神禱告。在最大的憂傷之時,仍然以信心向神祈求,就是他信心的明證。如果我們對神仍然存有一點點信心,就不應憂鬱地咬著自己嚼環的同時,卻將痛苦呻吟的聲音吞進肚子裏不對神傾訴。

「我用我的聲音」這句裏面也沒有多餘字句。大衛提到「我的聲音」,是更好地表達出,無論惡人對他如何怒氣填胸,他也不會因此閉口,他要開口,大聲而堅定地提到自己的神!在急難痛苦和巨大試探之中,這樣做是不容易的。他提到要用他自己的聲音,是為了表明要與外間混亂的喊叫所抗衡。這些混亂的喊叫,或許是怪責自己,或者是咒詛上帝,或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個充滿鬱結的混亂心情將過盛的情緒即時宣洩。

但對我來說,大衛的意思是,在敵人為要消滅他信心而講的褻瀆話語中間,他不要靜默,反而要更提起聲線來呼求上帝,就是那位在那些惡人心裏假想已成為大衛的仇敵的上帝。他說,他的呼叫不是虛空無效的,以鼓勵所有敬虔的人常常如此。

「他的聖山」

「祂的聖山」或作「祂的聖潔的山」,不應像部份人那樣理解為「天上」。的確,在聖經其他地方,會將「天上」稱為神的聖殿,但大衛在這裏明顯是指到神的約櫃,當時約櫃正在錫安山上。

「從聖山上應允我」,所指的就是雖然他已經逃到壙野,但神仍然是從那裏垂聽他的禱告。
聖經裏的確提到(撒下 15:24 - 25),當亞比亞他把約櫃抬來,大衛並不容許。「王對撒督
說:你將 神的約櫃抬回城去。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他必使我回來,再見約櫃和他的
居所。」這是何等大的信心!他知道神揀選錫安作為安放約櫃的地方,但儘管面對這個處境,他情願失去一個上帝同在的具體象徵(對大衛來說,這就有如失去自己的內臟那樣痛苦),也不願意做出任何違背上帝心意的行動。

現在,他所誇耀的是,即使他被趕離不能看見約櫃,但這並不是說他與約櫃無關,因為神就在他的身邊垂聽他的禱告!因此,他以「聖山上」來表達他找到了適當的途徑。他沒有看得見的象徵在身旁,因為在這一刻,看得見的象徵是不合宜的;他也沒有對某個特定地方有所迷信,以人的想法來理解上帝的榮耀。

所以,他沒有徒然地排列一些字詞然後消失在空氣之中,就像不信的人常常那樣,而且他們禱告會帶著懷疑,又不知道應向哪個地方作出禱告。大衛將自己轉向會幕,在那裏,神曾應許會恩待他的僕人。因此,他帶著信心禱告,而這信心是真會成就的。

在我們這時候,因為舊日在律法裏隱藏著的影子已在基督裏實現了,所以我們有一個更簡單直接到神面前的方法,若是我們不是明知故犯地偏離正路的話。



葡萄樹的枝子

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

詩篇 3:3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但你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

「但」字的原文是與「並且」的原文相同。和合本的翻譯是正確的。因為這節的語調裏,大衛是充滿信心,與仇敵的嘲笑取弄形成很大對比。大衛又說,不論他們說什麼,他都只會單單依靠神的說話。看來他心裏得到了被解救的盼望,因為我們看見大衛沒有再提到他面對的苦難是神在施行審判,但我們看見的,是他依靠神的幫助、勇敢地面對他的仇敵,就是那些繼續行惡來發動叛變的人。大衛清楚看到,他們是要推翻一個真正合法的君王。

簡單來說,當承認了他從前的罪以後,他只是以現在的單一事件來思想。所以,大衛正是以上帝僕人的身份來應付惡人對他的傷害。人為自己的罪惡表示哀痛以後,應該謙卑地將自己放在神的憐憫之下。他們不應再追念舊日所犯的罪,而應該定睛注視現今使他們痛苦的直接原因,使他們可以在面對奸惡的對待時,能夠毫無懷疑地依靠神的幫助。

特別是當他們被惡意對待時,神的真理正被抵擋,就更應因此大大得到鼓勵,因為知道神肯定會使自己的應許成就。祂肯定不會容讓惡人的計謀成就。否則,大衛就會像是明明知道因自己犯罪而失去上帝的認可和幫助時,仍然故意毫無根據地說神會來幫助他。但他實在知道自己沒有從神的悅納裏被完全割離,也確實知道神沒有收回讓他作王的選召,因此,他能盼望從現今的試煉中得著解救。

當他先以神與盾牌作比較,他表示自己是被神的力量所保護。因此,他也得出結論︰神是他的榮耀,因為神會保存和保護神所賜給他作為君王的尊榮。正因如此,他能剛強壯膽,使他能昂首挺胸地前行。


葡萄樹的枝子

2014年11月28日星期五

詩篇 3:2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有許多人議論我說:他得不著 神的幫助。(細拉)』

『(ESV)many are saying of my soul, there is no salvation for him in God. — Selah 』

「有許多人議論我」的原文翻譯中,有好些未能表達真正的意思。原文字面上的確可以是指單單議論他。但大衛更要表達的是,他的心被敵人的嘲笑所刺透。原文裏「我」(或作「靈魂」)的意思,在我看來,是特別指到心裏的情感功能而言。

這個用法,我們可以對照詩篇 35:3 —「對我的靈魂說:我是拯救你的」。大衛是以自己為一個例子,說明即使全世界異口同聲地要使我們絕望,與其聆聽他們的聲音,倒不如單單聆聽神自己,並常常珍惜祂所應許給我們救恩的盼望。當惡人竭力打倒我們的心,我們要以禱告來保護它!

有關「細拉」的真正意思,解經家持有不同意見。有些人認為這是表達肯定,與「阿們」或「真的」是同一意思。有些理解為「直到永遠」。但「細拉」一詞的原文,是從「提起」而來的。因此我們傾向認為「細拉」是表達提起聲線來與歌唱相調和。同時,我們要觀察到,音樂是與情感息息相關的。「細拉」的使用,是為了與音樂的主題一致。就像在這裏,大衛在談到他的敵人如何取笑羞辱他,要奪去他的盼望,就好像神自己的保護是全無價值,甚至定意要以此得罪上帝;大衛的心被傷透了,因此,就用「細拉」來表達。接下來,我們將看到大衛引入一個得著信心的新理由,使他堅信能夠安然渡過時,他也就再用了「細拉」。


葡萄樹的枝子

2014年11月24日星期一

同伴

同伴(或同行者):家人、朋友、弟兄姊妹是……

同伴,不是為了認同自己而存在的。只一味認同自己的,不是同伴,而是愛說虛空、謊言的奉承者。

同伴是:
當我(或我們)在犯錯時,他會提醒;
當我預備作惡時,他會阻止;
當我行在正確之事上,被眾人誤解並攻擊時,他能明白、理解,並且願意默默的作陪同、安慰與支持。

在真理的立場上,我們共同信守,並絕不因個人的驕傲或膽怯而妥協。在相對的事情上,若有不同的意見,則共同努力協調,彼此以謙卑、柔和的心來討論,為的是要能夠一同順服真理,達致榮耀上帝,造就人。

同伴,是重要的朋友,是不可分割的肢體,更是在真理的基礎上共同進退的家人。所以,並非在一起行動的才是同伴,相反,同伴是即使身處的位置不一,心意卻仍然是相通的。因為,『同伴乃是在真理裡面有着合一的心』。



小農夫

2014年11月22日星期六

R.E.M. POST 下載 #001 至 #011

檔案為 PDF ,按圖右鍵「另存鏈結」可下載(或直接按圖片可打開觀看)

最新一期:
http://www.rem.org.hk/images/stories/rempost/rempost011.pdf

2014年11月14日星期五

詩篇 3:1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詩篇第三篇 導言

大衛即使被趕離自己的國家,而且在所有屬世的角度來看是完全沒有希望,仍然沒有停下不呼求上帝,且以祂的應許來堅固自己以對抗最大的恐懼,面對敵人的嘲笑和言語的踐踏,和到最後的,就是死亡。在這篇詩篇的結尾,他以最快樂的事情來祝賀自己並全教會。當大衛面對自己的家人設陰謀來對待他時,他是何等的痛苦。面對自己兒子的背叛,是我們每一個以常理來推斷都知道這是不容易承受。

再者,當大衛清楚知道這個災難是因為他自己與別人的妻子行淫與殺害無辜的人,而上帝因此懲罰他時,他可能因此墮入絕離之中,被悲痛所勝過。若不是他被神的應許所激勵,可能他根本不會有任何生存下去的指望。從他沒有直接間接地提到他的兒子,我們可以因此推斷,只有他一部份的禱告被包括在這篇詩篇當中。因為若上帝明明地因他的姦淫和陷害烏利亞而懲罰他,我們可以想像,他的心思意念是受到何等強烈和可怕的折磨。

當他在神面前謙卑自己,他能勇敢起來。並且當他清楚知道已經得到神的赦免,他知道神是在他這邊,也知道他會常作此國的君王,並保護這個國家。但他提到他的兒子並整個巨大陰謀中所涉及的人,因為他知道他們是帶著惡意地起來對抗神的旨意。

類似地,神有時會用惡人來責備我們,使我們反思背後的原因。更清楚地說,是神可能會使我們承受一些本來不該承受的痛苦,使得我們因此反省自己,讓我們有機會悔改過來。但若我們的敵人,在他們逼迫我們,是與神為敵,不是與我們為敵。因此,就容讓我們對他們惡行的思想直接跳到神是我們的保護者,我們極之安全。神的恩典,就是祂對我們所應許的,正是這些惡人所藐視和踐踏於腳下的。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

REM 神學課程:《末世論》



講題:REM 神學課程:《末世論》

講師:李健安 博士 Dr. Lee Ken Ang

日期: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至21日 (星期五) 晚上7:00 - 9:30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下午2:00 - 5:00 及 晚上6:00 - 8:00

地點:
榮恩浸信教會福音堂
(九龍觀塘巧明街 109 號榮昌大廈 5 樓 B-C)

語言:國語主講.粵語傳譯(作業及考試接受中文或英文作答)

費用:自由奉獻,請電話預約登記。

報名辦法:
請於辦公時間致電 2357 0472 報名。
(名額100個,額滿即止)

課程簡介:
本課程將論述基督徒與死亡的課題;論述的範圍包括:死的內涵、死與罪/與福音的關系;居間狀態之神學與基督徒死後往哪裏去的問題。
另一個課程的範圍乃是論述基督再來的課題。這方面將論述四個不同的末世觀及啓示錄廿章1-6節論到千禧年等解經問題。


2014年11月7日星期五

詩篇 2:4 - 6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 ─ 我的聖山上了。』

大衛講完敵人的喧鬧騷動、計謀驕傲、作戰準備、資源力量和努力後,唯將神的能力與它們對立,並總結道,神的能力會興起來,勝過嘗試違背祂旨意的力量。

先前大衛稱那些敵人為「世上的君王」,是要表達他們力量微弱,面臨衰毀。而今,他用 - 崇高的描述 -「那坐在天上的」,以讚美神的能力。換言之,無論人怎樣攻擊,神的能力都絲毫無損。

任他們盡力自我抬舉,都永遠無法達到天庭。不錯,當他們想要混淆天與地之時,他們正像蚱蜢,天上的主仍不受干擾,只從高處看著他們癲狂地掙扎。

大衛說神發笑,有兩個原因。首先是要教導我們知道,神不以惡人的叛亂為嚴峻艱巨的問題,需要大軍隊來鎮壓。反之,神隨時可按自己的心意,毫不費力地應付。

第二,大衛要我們明白,當神允許一些勢力騷擾祂兒子的統治時,神並不是因為無暇處理,無法支援,或不顧祂兒子的尊榮,故不干預其中;神乃是故意延遲至合適時候才發怒,那時,所有人會公開嗤笑敵人從前的瘋狂烈怒。

因此,我們放心相信神吧。神若不馬上伸手對付不敬虔的人,即如今是祂發笑的時間。我們縱會哭泣,還讓我們思想神並非在縱容祂的敵人,祂不是懶惰,也不是軟弱,而是在無聲地蔑視他們的侮慢。

大衛用副詞「那時」(譯者按:原文為副詞)指出審判的合適時刻,彷彿說,主似乎不理會抵擋祂兒子者的不當行為,人也如此假定,但若干時間後,主會突然改變行徑,顯出 he retards nothing with greater abhorrence than such presumption.

再者,大衛描寫神說話,大衛不是要指教敵人,而是要宣判他們為癲狂的。在此,「說」正是指神忿怒的彰顯,是不敬虔的人一直不當回事的,直到他們感受到其威力的一天。

大衛的敵人認為這位來自簡陋牧羊人小床的人物(編者按:大衛)是專橫地取得統治權的,他們自認能輕而易舉地消滅他。

他們看撒母耳的預言和膏立是荒謬的偽稱。

可是,當神最終推翻他們並把大衛立在王位上時,祂不用言語,而是親手以行動顯明祂就是大衛王國的建立者。

從這裡開始,詩人以行動來描述說話,即是主一言不發地彰顯祂的旨意。

同樣地,每當神守護祂兒子的國時,祂都向不敬虔的人發怒,以為象徵,雖一言不發,事實上卻已經把自己說明得清清楚楚。

接著,大衛奉神的名說話,更清楚顯示敵人的罪,他們恨惡神立的王,含著這份恨意,邪惡地抵擋神。

概要就是,惡人現在可以任意行其惡道,但始終他們會感受到何謂與上天爭戰。

代名詞「我」是有力的。神用「我」來表示祂崇高過於世上的人,萬民匯合都不能遮蔽祂一點榮耀。

因此,雖然人的力量會令人生畏,但是我們要記住,神的能力更是超越太多了。

這些話把神永恆不變的旨意擺在我們眼前,這旨意會成功保護祂兒子的國度到最後;神是這國度的建立者。這事實在困難重重的世界中支撐我們的信仰。

無論人用何計對付神兒子的國,願我們都安心,因為他們決不能廢除神的膏立。

詩詞明確提到「錫安」山,不是由於大衛在那裏首先受膏,而是因為最終在神定的時候,預言會在那裏彰顯為真實,也在那裏透過神莊嚴的立聖禮得成全。

然而,大衛的話遙指神的應許,也帶自己和其他人一同注意那應許之時,同時也在表達大衛的統治權是聖潔的,連於神的聖殿,彼此不能分割。

基督的國則更是如此。我們知道,基督的國既屬靈又連於祭師職分,這就是敬拜神最重要的部分。


Joyce

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

詩篇 2:3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

Let us break, etc.
我們要掙開云云

This is a prosopopoeia, in which the prophet introduces his-enemies as speaking; and he employs this figure the better to express their ungodly and traitorous design.

prosopopoeia - 擬人
運用了擬人法。先知描寫敵人說話,生動地表現他們如何不恭並圖謀奸計。

Not that they openly avowed themselves rebels against God, (for they rather covered their rebellion under every possible pretext, and presumptuously boasted of having God on their side;) but since they were fully determined, by all means, fair or foul, to drive David from the throne, whatever they professed with the mouth, the whole of their consultation amounted to this, how they might overthrow the kingdom which God himself had set up.

Avow 聲明;宣稱;承認

他們並未公開招認悖逆神,(反倒極力託辭遮掩其叛逆,更口出狂言說神站在他們那邊;)但他們決意,不顧手段正當與下流,要用盡一切方法推倒大衛的寶座。因此,無論他們嘴上怎麼說,全盤計劃其實只有一個目的,乃是要推翻神親自設立的國度。

When he describes his government under the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of bonds, and a yoke, on the persons of his adversaries, he indirectly condemns their pride.

condemn(通常指出於道義而)譴責,指責
先知把自己的治理比喻為對敵人的捆綁、繩索,間接地譴責他們狂傲。

For he represents them speaking scornfully of his government, as if to submit to it were a slavish and shameful subjection, just as we see it is with all the enemies of Christ who, when compelled to be subject to his authority reckon it not less degrading than if the utmost disgrace were put upon them.

先知描述敵人蔑視他的治理,視服從為勞役和羞恥,就如一切基督的仇敵被迫服從基督時,感到是比天下最大的侮辱更為羞辱。


Joyce

2014年10月22日星期三

詩篇 2:1 - 2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外邦為甚麼爭鬧?萬民為甚麼謀算虛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

Apprehension:憂慮﹐擔心
Forthwith:立即﹐馬上

我們知道有多少人對大衛存著各樣陰謀,出於他們的惡意,要全力阻止他登上王位。大衛從他的常理看見,他可能憂心忡忡,甚至完全放棄任何能成為君王的盼望。(緊接開始這句的譯文,隔一行後下一句)毋庸置疑,他經常會在極其痛苦的試探中悲傷掙扎。

但是,他的良心認可他,且作見證──他並沒有輕舉妄動,也沒有存著野心。許多人被墮落的私慾所驅使,要改變國家的政權,大衛卻不然。相反地,大衛深知道,他不戀慕王位,甚至也不曾想過得王位,神卻指派了他作王。面對著全世界的攻擊,大衛以對神剛強的信心勉勵自己,高尚而對列國君王和軍隊不肖一顧,正如詩詞所言。事實上,他承認自己要面對痛苦的戰事,並且敵人不是一小撮,而是一群國家並各國向他心存惡計的君王。可是,他勇敢地宣告,敵人一切所做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他們並非向凡人發動戰爭,乃是向神本身發動戰爭。

單看詩詞,我們不清楚大衛的意思,是單指他本國當中的反對者,還是也包括國家以外的入侵者。但事實上,大衛四面受敵,他才平息了同胞當中的騷亂,馬上又受到鄰國的敵視。故此,我偏向認為,詩詞同時指到兩類敵人,包含外邦人和猶太人。作者的意思若只是一個國家,用「外邦」一詞就很奇怪,以「君王」表達掃羅一人亦然。

2014年10月17日星期五

犯罪、謊言

因為別人作惡,所以我才會這樣行;
因為有誘惑、試探,我才會行了惡;
因為別人說謊,我才以謊言作回應。

錯,永遠是別人,作惡時則形容是「迫不得已」的。

『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雅各書 1:14)』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神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 (約翰一書 1:8 - 10)』



2014年10月16日星期四

REM神學講座:寶貴話語:從古今神學再思聖經無誤


講師:曾劭愷
日期: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晚上 7:30 至 9:30
地點: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堂(九龍尖沙咀金巴利道25號長利商業大廈5樓)
語言:國語主講 ・ 粵語傳譯
費用:自由奉獻,免費入座(座位有限,額滿即止)
查詢:2357 0472

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

認識神學 02 - Dr.Gerald Bray


One day my mother came back from her church and she was very upset, because she had gone to a meeting and in this meeting, it was a women's meeting, and somebody had said from the front, "Do you love your husband?" And my mother had been married for forty years. And she said to me, she said, "I didn't know what to say." And I said, "what do you mean?" And she said, "Well, nobody ever asked me this question before. How do you begin to explain your entire life?" So at this point, I got worried. So I said, "Mother what did you say?" So she said, "Well, I said, 'yes, I love my husband'." And I said, "Oh, that's good. I'm glad you said that." And she said, "Yes, I said that because I knew it was the right answer." She said, "But what does it mean?" I said, "what does it mean to you?" And she said, "Well, we lived together. We have children together. We eat together. We plan our lives together. Sometimes, it's good. Sometimes, it's not so good. Sometimes, I have to do what he wants. And sometimes, he's intelligent and he does what I want. But we live like this from one day to the next." And she said, "Is that love?" So I said, "Well, I think that's a very good definition of love." I said, "Yes." I said, "You have done this for forty years and you are still happy to carry on. I think that's a very good thing."
I use this example because this is our relationship with God also. How do you explain what this relationship is like?" Sometimes it's very difficult to put it into words. And this is where theology helps us. Becau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y relatioship with God and my mother's relationship with my father is that my mother's relationship with my father is private to them. They have to work out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but nobody else is involved. But my relationship to God is not like that, because my relationship with God is something that I have to share with you.
An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same God. Because, you see, if I describe a friend of mine and let us say my friend is a champion golfer. But you say to me, "No, no, he doesn't play golf at all." Then the question is, "Are we talking about the same person?" Because we do not see this person in the same way. Now of course sometimes this happens, because we are not perfect human beings. We cannot see everything. But in our relationship to God. we are called to be united to each other. And we are called to share this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 outside. And so it is important that what we say about God, that this makes sense, that people know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same God. So when I talk to you about God, it is important for you to say to me, "Yes. That's my experience, too." Becuase if you do not say this, if you say, "Oh, no. You're very wrong about that", then we have a problem. Either I am wrong, or you are wrong, or we are both wrong. But we cannot both be right. And so we have to examine this and say, "Well,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express our experience?" And this is really what theology is about. It is finding the best way to express our experience of God.

2014年10月8日星期三

詩篇 1:6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若神此刻就兌現祂的審判,不敬虔的人在這世界就會立刻成為過去。然後,在復活接受審判的時候,不論他們是否願意,他們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在義人的會中是無份的。但因為神不是必然在這世上就施行祂的審判,也不是在今世就對所有的人都施行,因此,我們要靜心等候神最後的顯明,就是基督將綿羊和山羊分開來的時候。

同時,我們必需宣認以下的普遍真理,就是不敬虔的人注定面對悲慘的結局。他們自己的良心,也見證他們的邪惡。並且,在他們反思自己的一生時,他們不能安眠,他們會發現自己的快樂全是假象,是完全忽略了內心真正的光景。

再者,表面看來,他們不斷領受神憐憫而賜下的悔改機會,我們在這樣容易混淆的情況下,是不容易體認詩人這裏所說的,因此,他就將神作為世界審判官的事實陳述出來,作為大原則讓我們思考。

這樣看來,惡人面對審判是再公正不過的事,而惡人亦必需面對即將來臨的可怕毁滅。
按照外表看來,神的僕人似乎在他們的正直裏沒有得到任何益處,但正因為保護他們、照顧他們的安全乃是神的工作,他們應該在神的保護下感到快慰。

我們可以認定,他是刑罰惡人的復仇者!縱然,他看來暫時對惡人視若無睹,但至終在他們的滅亡臨到的時候,神必追討他們。因此,我們不應容讓自己被他們的幸福幻象所矇騙,讓我們在叫人失望的環境中,仍能定睛注視神的主權護理,祂會親自公正公開地處理世上所有的事情,不留下任何混亂的餘地。


葡萄樹的枝子

2014年10月7日星期二

仇恨帶來悲劇,唯有愛使人得益處

http://switw.imotor.com/thread-448-1-1.html



我看見有人為佔中運動(無論是否只佔領中環,對這運動以下簡稱佔中或佔中運動)的學生伸出援手,使佔中的學生心中有着暖意,讓他們感受到被關懷的愛。我又看見為那些為在事發現場當值的警員作出安慰,伸出援手的人,使作為警務人員的,把流不出的淚流下,因他們感受到被愛。

在這件事情中,實在有許多值得我們欣賞、學習、反省之處。

學生能如此抱有崇高的理想,又願意關心政治、民生之事,實在美好,多年來,只見許多年青人沉迷娛樂(特別是動漫、劇集、網上遊戲),並不注意社會所發生的事情,如今卻願意犠牲性命,不惜一切代價來為一個理念付諸行動,這是非常積和值得贊許的。

學生都是年青人,對許多事情的觀點與角度都不成熟(縱使他們自稱已經非常成熟,能够無誤判斷是非),以致多年作事,都是沒有計劃、沒有組織、沒有行動力。但是,如今卻如此有行動力,有組織、有計劃,單為這一點,我為您們感恩。

我亦相信,在這次佔中運動中,確實有一些真正持有崇高理念,期盼能為香港帶來美好的民主、和平、理性、理想的學生,為您們,我再次要感謝我的上帝,因為您們有這種崇高的理想。

對於一些支持警察的人仕,我亦為您們的愛感謝神,在支持者當中,曾聽見有人說:「警員也是有母親疼愛的,他們只是在工作,有一些警員非常盡忠,他們身體受了許多的傷害,卻沒有高舉自己所受的苦,把傷痕的照片放上網,使網民更為激動。」願意為別人付上多一份了解與關懷,這是我們該學習的事,正如有一些支持佔中的人仕,也是為着學生的安危、理念,而付出,提供食物與水。

看見大家能互相守望,這實在是好,也很值得我們學習。只是,事件之中,亦看見一些讓撒旦留地步之事。

「仇恨可引發戰爭,帶來許多的悲劇,卻從沒有為人帶來過幸福。」

我相信,那群真正愛國、愛港、愛人的,他們願意參與佔中運動,是為了香港人日後的民生,為了使香港能有法治、安穩,他們確是有崇高的理念,他們動力的來源也是「愛」。可是,在其中卻夾雜了「恨」,也夾雜了一些為使自己的政治立場穩固,和個人的利益而在其中大呼小喝,假借和平之言詞來激動民眾的情緒,使事情進展為不和平、沒有愛。

支持警員的,「不贊成」佔中(不贊成,不一定要以行為作反對)的,本來亦有着他們的善意,有着他們所能行出的美好的事。但亦有惡者從中引發雙方的衝突,為要使這本來立場不一,但在行動上尚算和平的局面,發展成一發不可收拾之勢。

當看見這樣的事,我馬上想到這段話: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詩篇 1:1)』

假若有惡者來,在我們理地討論時發表言論,智慧的人會禁止對方的發言,並趕他們出去。因為知道不論這人支持那一方,所行的都不是為整全的局面,惡者要作的只是破壞,不是建立。若惡者所行的與我們所行的相似,我們會發表聲明,同時以行動證明我們與他們是不相同的,絕不會為了人數添多而同流合污。這樣,人才能看見真假之分,不會混為一談。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凡市上所賣的,你們只管吃,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因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乎主。倘有一個不信的人請你們赴席,你們若願意去,凡擺在你們面前的,只管吃,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若有人對你們說:這是獻過祭的物,就要為那告訴你們的人,並為良心的緣故不吃。我說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這自由為甚麼被別人的良心論斷呢? (哥林多前書 10:23-29)』

我們可行的事,不一定要行,因為不都有益處。我們有句話:「三思而後行。」
先想清楚,再行動,因為不是都有益處的。

假若一件事情,對自己無益、對別人無益,這樣的事,無論我們情感上多麼的想去作,也不該行,因為這不是一個值得我們作的事。沒有益處,卻強要行的,這不是智慧。

我們可以行的事,不一定都造就人
一個好的理念,是因為這理念能夠造就人,但實行後若發現不能造就人,就當中止。

一個好的理想,是因為這事不在求自己的益處,乃是求別人的益處
我們若是要求自己的益處,就別說自己是在行義
真正求別人的益處,便不該忽略最微小之人所需要的
即使我們大義澟然之時,更應多角度了解整全的局面,特別是有反對的聲音時。因為要執行理念而化成運勳,若想成功,必要獲得更多人的支持,而不應惹來更多的仇怨之聲。

連吃、喝,我們都不是為自己,乃是為別人的「良心」
假若會使人被絆倒的,我們就不作,因為我們有自由
這自由是可叫我們不作「我們心中所不願的事」

我們有自由,因為別人縱使逼迫我們,叫我們行惡事,我們仍可選擇不作惡。

一個運動若要成功,我們亦可以參考一個發明家成功的原因
當然,他需要一個正確的理念、方向,然後付上行動
他亦有着堅持,不放棄的精神
只是,他不放棄,不是在「某一個行為上」,而是那精神
發明家最成功的地方是,他是一個「懂得不斷悔改的人」
沒有一個發明家,不用改,就成功了
相反,我們看到,他們是常常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然後謙卑的從歷史中學習別人的成功,別人的失敗,去理解自己錯在那裡,並善用這些數據來修正自己所犯的錯誤。

支持警員的是非常好,但我們要謹慎,不要讓惡者在其中破壞這美事
我們亦不應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因為這不是正確的行為。
我們更要小心,不要因對方有相關的行動,我們就仿效,然後告訴對方我們的勢力比您更大,聲音比您更響。
「政府人多?我們弄黃絲帶,給您們知道我們人數有多少。」
「黃絲帶?我們弄藍絲帶,給您們知道我們的人比您們更多。」
我相信不是每一個人配帶這些美麗的絲帶都是帶着這樣的想法,但我們要「因別人良心的緣故」而謹慎行事。不要讓惡者有機可乘,破壞及利用愛、和平來作惡,避免使別人被絆倒,以為佔中或反佔中或支持警員的都是敵人,把全香港的人分成不同的派別,像是「凡與自己立場不同的,就變成了敵人」。若是如此,我們最終都變成輸家,贏的是想侵略、攻擊香港的那惡者。

最近電郵接獲最多的問題是:
爭取民主好不好?
我們是否要爭取?
基督徒可否參與政治運動?
您支持那一邊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關心政治是非常好的,但是「萬不可比關心福音更重」,凡把任何人或事看過於基督的,都是違反了聖經的教導。而對於以上的問題,我只有一個回應,也就是哥林多前書十章尾段的一段話:

『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 (哥林多前書 10:31-33)』

人活着,是為了榮耀上帝!阿們!

我對自己及各位弟兄姊妹的提問是:我們現在所行的,是否榮耀上帝?

若我們知道這事不能榮耀上帝,還應該堅持嗎?
若我們知道這事不單不能榮耀上帝,更使人輕看基督信仰,我們還能作嗎?
若我們知道這事最終是上帝所不喜悅的,我們還能參與嗎?

耶穌基督吩咐我們什麼?

『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馬太福音 10:37-38)』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路加福音 9:23)』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 13:34-35)』

『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 (約翰福音 15:12-17)』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福音 28:19-20)』

仇恨所孕育出的只有悲傷,唯有愛才能造就人,使人得益處。

願上帝幫助我們


小農夫 @ 基督教果園

2014年10月6日星期一

我們所求的是?

因為我們人有罪性,以致常思想犯罪的事(罪就是不遵行上帝的律,而與上帝的關係不正確),縱使我們動機並不是惡,自己或其他人亦認同這行為是好的,也不代表我們所行的就是正確。(我們應當謹慎,莫要自我絕對化)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五頁漫畫內容

(漫畫圖片來源搜尋自網上)



我們身為基督徒,貴為王子身份,因我們是上帝的兒子(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但是,如今我們所行的與這身份相稱嗎?還是在羞辱主的名?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同行。 (彌迦書 6:8)』

人願意行公義,好憐憫,這實在是非常好,但卻要明白,人所行的義不是自己的,因為我們都是不義的。

『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 3:10 - 12)』

人若要行義,必要在神的性情上有份。我們的主基督乃是柔和謙卑的。我們行義時,是否亦同樣有着主的柔和與謙卑之心?

漫畫中的「阿里巴巴」他的動機是為了要幫助朋友,可是他卻撇棄了昔日拯救自己性命,和最珍視的朋友「阿拉丁」,並且,他所行的是為了一個理念 - 幫助別人。這一切看起來都有正確的動機、正確的推動力,但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正確的判斷。」

我很喜歡在第二頁(P.50)中那位嬤嬤(已離世的族長)在受重傷時(被別國使詭詐,中箭重傷,仍堅持要到族群中主持大局,平息眾人不能冷靜的心)與族人的對話。

忿怒中的族中:「戰爭吧!既然對方打來!我們也只能夠打回去啊!」
(對方,其實只有一個奸臣在放暗箭,他的上級-女將軍是禁止過那奸臣使人受傷害的)

族長(嬤嬤):「快點住手,一群飯桶!不要迷失真正應該要守護的事物!」
(他們所要守護的:就是族人的安危,是他們長久的和平,也就是真正使他們得的益處)

年少氣盛,我們許多人也曾試過,因為我們也都是如此成長的。雖然,長者並不能與真理劃上等號,但若這長者是以柔和謙卑的態度來與人分享他的話,我們確是應該聆聽。

作為基督徒,我們所行之事,就是在作見證。我們常說要委身基督,若我們心靈裡有着真實的委身,便會有正確的行為。

朋友(或弟兄姊妹),不要為了一時之勇(或一時之氣),然後自以為義的作了會使自己將來後悔之事。越是不能冷靜,便越是不要下任何的決定。若那決定是重大的,更該冷靜地分析,怎樣才能使他人獲得最大的益處,並且,我們所行的是否會為人帶來真正的幸福。

在分享以下經文之前,亦請各位弟兄姊妹別忘記,我們不是屬靈的孤兒,因主從沒有撇下我們,並且常賜我們有着主寶貴聖言的同行者,使我們在混亂、無法冷靜時獲得適時的提醒。不要忘記祂愛我們,甚至為我們捨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馬太福音 5:38 - 39a)』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 11:28 - 29)』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 12:2)』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 12:14 - 21)』


小農夫

2014年10月3日星期五

詩篇 1:5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在第五節,先知教導我們快樂的生命是在乎無虧的良心,並且因此惡人定會突然失去他們一切引以為傲的財產。

在這節之中,是隱含了一種退讓。先知很有技巧地承認那些不敬虔的人能夠自我享受,並且在這道得敗壞的世界裏有所成就,正如劫匪在他的洞穴裏歡天喜地,在其山寨中自得其樂。但他亦同時強調,情況必定不會這樣下去。他們會受到應有的懲罰。這些不敬虔的人,會完全失去他們的快樂滿足,而且感到自己曾有的快樂不過是被迷惑了。

這樣,我們就能看到詩人怎樣宣佈不敬虔的人是悲慘的,因為快樂就是無虧良心的內在祝福。
詩人並沒有否認,直到他們面臨審判的時候,所有事情都得以順利。但是詩人告訴我們,除非人有大量的正直誠實的品格去維繫著,否則人是絕不可能享受真正的快樂。而義人的正直,就正正是透過經歷不斷的試驗而彰顯出來。

是的,神每天都施行審判,將義人與惡人區分開來。但是,這審判只是部份的審判。我們需要看得更高,看見「義人的會」,正是這裏所提到的。




葡萄樹的枝子

2014年10月1日星期三

你幫誰?你站那一邊?你是甚麼派的?

『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裏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
約書亞到他那裏,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
他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
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
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
約書亞就照着行了。(約書亞記 5:13 - 15)』


我們的主我們的神,求祢幫助我㥃「跟隨祢」,使我們與基督徒的身份相稱。



2014年9月26日星期五

同行者

因祂的憐憫,賜與我們有同行之人,
雖「辛」、卻不「苦」。


2014年9月25日星期四

從撕裂的政治困局中認識真神系列(一)

政見決定信仰 VS 信仰決定政見

近年來,香港社會就著普選的方式、應否佔中等問題鬧得滿城風雨,政治上的兩極對立,互相攻擊的分化局面幾乎是前所未有。這種撕裂的情況甚至在教會中也出現,信徒之間因政見不合而關係破裂,家庭內因政見不同而產生爭執,甚至有一些教會因政見差異而分裂。有見及此,香港教會一些重要領袖早前發表了《關懷香港牧函》,呼籲信徒即使政見不同,也要在愛心中對話,達至和而不同。筆者同意牧函的用意,但認為採取「以和為貴」的方式去處理政治中的複雜分歧未必能對症下藥,因筆者認為因政見不同而引起的人際關係張力只是病徵,病根是信徒與真神的關係出了問題。

另外,有一些教會及基督教機構多了在講台上傳講如何以聖經原則看政治問題的信息,這是可喜的現象,因為基督徒面對人生的各種問題都應該以聖經不可動搖的原則作為終極的依歸。但筆者認為以「知識整合」的方式去處理政治的分歧也有其局限性。在教會歷史中,我們似乎看不見教會曾在政治觀點上產生統一,因為聖經本身的重心是救恩,不是政治,對於政治問題,聖經有指導性的原則,卻沒有明確性的規範,況且即使各人都以正意解釋聖經,但對現實政治的判斷難免會不同。知識增多,從好處看,會令信徒對政治問題看得更清楚、更全面,有助除去偏激的想法及言論;但從負面看,知識增多亦可能令信徒絕對化自己的知識系統,輕看見識較淺的肢體,而且信徒若不懂得仰望日光之上的上帝,對殘酷政局看得愈通透,反會愈容易陷入悲觀態度中。

人際關係的改善,知識的增多都是大有益處,但卻可能治標不治本,因為政治分歧所牽涉的不單是思想及情緒的問題,人在政治分歧中失去分寸,終歸來說是信仰出了偏差,甚或乎沒有視真神為他的主。一個人的政見如何,及他如何處理他的政見,與這個人的靈性是不能分割的。在探討信仰與政治的關係前,筆者希望先分享一些個人在政治上的心路歷程。

2014年9月24日星期三

愛的功課

「愛」是我們一生的學習。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 10:23)』

『所以,我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把這話寫給你們,好叫我見你們的時候,不用照主所給我的權柄嚴厲的待你們;這權柄原是為造就人,並不是為敗壞人。(哥林多後書 13:10)』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 4:15 - 16)』


2014年9月23日星期二

詩篇 1:4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 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

詩人在前一節暗指不敬虔的人就如很快枯乾的樹木,就像耶利米(耶利米書 17:6),也曾類似地以沙漠的杜松形容他們。但是,這樣的表達他仍感到不足夠,於是,他進一步用另一個比喻來貶低惡人的價值。

詩人這樣做,是因為他並不在意惡人現在藉以自誇的短暫豐富,他只是注意思想在前面等待著他們的滅亡。因此,這節的明顯意思,就是不敬虔的人現在活得相當豐富,但是長久下去必會有如糠秕。當神要使他們降卑時,就會在祂的憤怒中擊打他們,使他們東奔西跑。

再者,以這形式的表達,聖靈教導我們以信心的眼睛去思想,否則就不可能看得清楚︰不論惡人有多豐富,好像大得好處,甚至長如參天大樹一樣,我們仍然可以深信,有一天他要如同糠秕或是廢物,神會用祂口中的氣將他們從高處擊打下來。


葡萄樹的枝子

2014年9月22日星期一

自我省察

驕傲之人看不見自己的驕傲,謙卑的人仍感到自己不夠謙卑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腓立比書 3:12 - 15)』

2014年9月19日星期五

認識神學 01 - Dr.Gerald Bray

Thank you for your welcome. I hope that you understand what I am saying, and if you do not, please say no. I am not offended. The worst thing somebody can say to me is, “that man is so intelligent. I didn’t understand anything”. If you have a teacher that you do not understand, this is not a good teacher, because the teacher has to comunicate to the student. So if Iam not communicating to you, you must tell me. Okay?

I’ve come to talk tonight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theology. The reason I want to talk about this is that many people are afraid of theology. People do not understand why we have theology in the church. And I think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y do not understand what theology is. If you ask people about this, they will say theology is a kind of philosophy. But this is not true, because philosophy is a system of ideas, and it does not matter whether the idas are part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philosopher or not. Because philosophy is an abstract system, and if the system, looks good, it is fine, no problems. But thology is not like this. Theology is a description of experience. And our experience as Christians is experience of God.

As Christians, we have a personal relationship with God. And in any 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re are things that you will know and things that you do not know. And this is true of every relationship, even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 that we know very well. For example, two or three years ago, a friend of mine asked me, “How did your mother meet your father?” And I said, “I don’t know.” And they said to me, “Why don’t you know?” I said, “Well, I wasn’t there at that time. You know, I don’t remember.” And they said, “Don’t you want to find out?” And I said, “Well, I must ask my mother. My father is dead. But I must ask my mother one day how they met.” But you know, I never do ask her this. And why not? Because we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else, you know. I am asking if her health is okay. And she is asking me if I’m eating properly. We are living in a different way and how she met my father is not a major question. So I never ask. Now, it must have happeed. Because I am here now, so I know it happened. But it is a mystery to me.

2014年9月18日星期四

次序

若慾先與世界(外部)爭戰,為何不先處理內部(教會、家裡、自己)的問題,我們是否在背負自己的十字架並遵行主的道?



2014年9月17日星期三

看重外表

若只看重外表,卻忽略了內在,這人(或使人)所得的益處實在是少的。

『 太陽出來,熱風颳起,
     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
     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雅各書  1:11)』


『 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
     安靜的心為妝飾;
     這在上帝面前是極寶貴的。
                                     (彼得前書  3:4)』



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

詩篇 1:3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

詩人在此設例說明,同時以此比喻證實前一節的內容。他告訴我們那些敬畏上帝的人是怎樣的快樂。他們的快樂不是短暫空虛的快感,他們的快樂是源自於處身一種理想狀態。言詞之中表達了一個強烈對照,就是有充足水源供應的大樹,與及一棵即使曾有剎那間的美麗,卻因水源不足而枯乾的植物。對那些不敬虔的人,我們稍後將會看到(在詩篇 37:35),他們有時被形容為「利巴嫩的香柏樹」。

『我見過惡人大有勢力,好像一根青翠樹在本土生發。(詩篇 37:35)』

他們有時滿有豐富的財富和尊榮,好像完全一無所缺。但不論他們被提升到多高,他們的枝葉伸展到多遠多闊,他們仍然是沒有根!他們也沒有水,不能供應他們的營養所需。他們的美容,終久必會消去,就枯萎了。

所以,只有神所賜的福,能長久使我們的豐富。

有些人認為,那些盡忠的人按時候結果子,是表示他們能智慧地分辨什麼應該做,和做這些事情的最適當時機。我並非要攻擊他們,但在我看來,這節似乎沒有這個意思。作者明顯地只是想說明神的兒女如何茂盛生長,植根在上帝恩典之中,得著隱密的供應,使得任何發生在他身上的事都對他們的救恩有益處。相反地,那些不敬虔的人在瞬間的試探中就被引誘,好像被太陽一曬就枯萎了一樣。

當作者說到按時候結果子,他所表達的是結出成熟的果子。不敬虔的人也可能會結出一些早產的小果子,但他們所作的卻永遠沒有完全成熟的一日。


葡萄樹的枝子

2014年9月15日星期一

負責、不負責

我們為神作工最幸福,因為可以不負責任。不負什麼責任?不負結果的責任,但前題是必須是在按照祂的心意而行。


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

詩篇 1:2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詩篇 1:2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在第二節,詩人不是單單像其他地方說到敬畏神的人有福,更特別指到常常學習神的律法是有福的。這教導我們,敬虔是直接指到學習神的律法。若人沒有遵行律法,他是不可能正確地事奉上帝。

神沒有讓人按著自己的判斷去建立一套信仰的系統。敬虔的準則是由神的道所定立出來的。
當大衛在這裏談到的律法,不應該將聖經裏的任何一個部份排除在外,反之,因為全本聖經都是律法的解釋,我們必需學習全本聖經的教訓。

因此,當先知談到律法時,是包括所有被神默示而來的著作,也就是聖經。

因此,詩人其實也是在勸讑我們要忠心地學習詩篇。

當他描述到敬虔是喜愛神的律法,我們就知道強逼性的或是屈從性的順服,是神不會接受的。只有那些欣喜地來學習律法的,才是真正的學生。他們會因律法的教導而喜悅,而且感到沒有比在律法上進深更加帶來滿足的事。

從對律法的愛慕而生出的晝夜思想,是這節裏,先知提到的最後一個短句。所有真正被對律法的愛慕而驅使的人,必定會感到花時間學習律法是叫人何等快慰。


葡萄樹的枝子 @ 基督教果園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The Nature of Man 人的本性

完全影片及中英文內容翻譯可於以下網址觀看:
http://switw.imotor.com/thread-432-1-1.html

瓊.貝克韋爾:鍾馬田醫生,你是一位福音派傳道人,你的心願是把人帶回聖經中論及「人」的真理。在此,你提到現今普遍關於「人」的理論其實是走錯方向,你可否指出哪裡出錯?

鍾馬田醫生:聖經指出,人類是已經走錯了路的被造物。或許我這樣說,今天人有兩個錯誤觀點:一、是把「人」放得太高;二、是把「人」放得太低。把「人」放得太低是指人類視自己只是一種動物,只是腦部比其他動物的發展得好,而這個觀念正是貶低和輕看自己。另一方面,把「人」放得太高是指人類認為自己能夠靠著管理自我和管理社會,或多或少也好,便可建立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對這兩個觀點是予以否定的,因為它們都站不住腳。而聖經指出,人是照上帝的形象樣式被造的,所以他不只是一隻動物,而是萬物之靈,這是確鑿的。因為有上帝的形象,人才能夠思考、分析、批判和控制自己。擁有上帝的形象就是人禽之別。但為何人今天會弄成這樣?這是因為人的悖逆:人悖逆上帝,把自己與上帝同等,因此人便不能好好地運作,結果造成混亂。這見解非常獨特。

貝克韋爾:你覺得現時人對於「人」的觀念在哪裡出了亂子?你說人把自己看低了。但從動物的本能來說,以及一些研究都指出,人類是和猩猩同一祖宗的,是進化來的產物,你大概不可能質疑這些具科學證據的事實吧?

鍾醫生:我會有點質疑那些所謂的「科學證據」。你看,今天有許多所謂的科學「事實」其實只不過是些理論和假說。依我來看,這也是現今人類一大問題。所以,我不單對這些「事實」存疑,我更對之抱有嗤笑的態度。舉例來說,當我還在醫學院受訓時,我們曉得一百年前的理論告訴我們甲狀腺是一個沒有功能、已退化的部分,但現今我們知道沒有它則不能生存;而今天對於盲腸仍有很多類似的說法。這是現今人的驕傲:因為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才發表一些不能證實的斷言。但有一點我是同意的,就是今天人類真活得像動物似的;但我們要問:原因何在?

貝克韋爾:在你其中一本書提到,罪的本質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你亦說過罪一直是人的本性,但在過往,罪被視為可恥的;然而今天,人卻為罪辯護。

鍾醫生:我想我沒有說過罪是人必然的本性。按照聖經教導,我會說人原本是完美的,但自從人第一次犯罪後,罪便成為人的本性了,而且這事實一直貫穿人類歷史。我會說,整個人類歷史都在證明人現在的本性是罪惡的,而且必然繼續。

貝克韋爾:那你所爭持的觀點是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人走錯了路,而責任必需被歸咎。但有些人把責任歸咎於社會問題,如貧窮、壓力、被剝削等,所以偶爾不能循規蹈距也是在所難免。你是否完全不認同他們?

鍾醫生:嗯,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為何社會今天會弄成這樣?我覺得今天人普遍的狀況,就是未正確診斷問題以先便急著要解決,就像一個非常差勁的醫生在未找到病的根源便施行治療(我忍不住要用這個比喻),而這個病,就是人墮落後的罪性。人有罪性是真實的,但沒有一個人能對症下藥。我確實指出,這是歷史一直以來給我們所看見的。而即使現今社會比過往發達,問題仍依舊繼續。

貝克韋爾:那麼,在人類罪惡的本質中,有甚麼是你想我們注意?

鍾醫生:很高興你問這個問題!有一點很重要:我們要知道,人今天的苦況不只是因為人做了一些錯事;另外亦有些人,抱括基督徒,把罪等同於病,並說「人病了」。沒錯,我同意人是病了,但這還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問題的癥結是在於人是反叛者,正因為人是反叛者,所以人才病了。換句話說,整個基督信仰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膚淺地要人開心些,提升生活質素等等,而是要人與上帝和好。從聖經中你會清楚看見,人從來不是自主的、不是自成體系的。現今人常認為人是自主的,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能掌控自己的靈魂,這顯然是很可笑,因為人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可是人卻一直以為能。

人是不可以,並且不能夠自主,人根本從來就不是自主的。上帝創造人時給予人特定的方向,給予人自然的律,人只有願意活在創造他們的上帝之下,才能正確地運作。但人不但不服上帝所定的律,而且還向祂強嘴,這樣下去人必繼續走錯,且必因自己所作的而愁苦,人只會不停製造混亂。這狀況已持續了千百多年,這是人類整體的故事。人類不是病了這麼簡單,而是對造物主的態度錯了。使徒保羅實實在在地指出,基督來到世上就是要把我們帶回上帝那裡去。今天許多人都把基督信仰當成一種心靈寄託,讓人身體得醫治、讓人晚上睡好些、讓人不再擔憂等等,但這些並不是整個基督信仰的核心。

基督信仰的核心是要把人帶回真正的地位,就是和他的造物主有情感交融,對準造物主的榮耀而生活。在蘇格蘭信仰宣言(又稱長老會信仰宣言或西敏斯特信仰宣言)中對此有很著名的定義,在他們的教理問答中,第一條問題就是:「人生的最終目的是甚麼?」而答案是:「人生的最終目的是榮耀上帝和享受上帝,直到永遠。」你看到次序嗎?你要榮耀上帝。或許我這樣說,曾經有一個很聰明的律法師和一班人來挑戰耶穌,並問:「夫子,律法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猶太人當時有613條律例要守,常常爭辯哪條是最大。但當那律法師聽到基督耶穌的回答時,便很震驚,因基督耶穌這樣回答:「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聖經馬太福音22章37-39節)不過今時今日,人都只強調後者而忘卻了前者。

貝克韋爾:嗯,這是你所堅信的論點。但這論點不但叫非基督徒不能認同,而且在基督徒中也引起迴響。

鍾醫生:沒錯,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我也對此深表遺憾。你也該知道,少數人支持的論點不一定是錯的。無論如何,這些問題的答案不能夠靠人數來定奪的。若非從聖經裡尋找,這些問題是不可能有答案。我堅說,整個人類歷史和人類文明,正是引證聖經的真實。

貝克韋爾:也許他們會包容接納你的論點,視之為眾多基督教觀點的其中一個;但你就完全不會與他們的論點妥協,不會認為他們的論點符合真理,對嗎?

鍾醫生:完全正確!基督信仰從來就是一個不和其他立場相容的信仰,是一個非常著重教義的信仰。使徒保羅在書信中說過:「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聖經加拉太書1章8節)你看,他這句話是非常凝重。或者你會認為他太驕傲。其實不是,因為保羅是直接從上帝得啟示,這些話並不是保羅自己的意見。的確,若有人把自己的意見思想如此絕對化,當然不該想望有人會同意他,他本身也沒甚麼希望。但當你得到真理以後,而且是從上帝而來的真理,那麼你就絕對不會容忍與之偏差的道理。所以,當我發現有人假借基督之名來傳揚自己的理論時(我認為這是相當不誠實的行為),我當然要為道爭辯。

貝克韋爾:但現今人認為基督徒的美德應該是仁慈寬容,願意接納不同意見。你會反對嗎?

鍾醫生:我必須再提,基督耶穌親口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聖經約翰福音14章6節)祂形容其他模仿祂的都是賊、是強盜(請參閱聖經約翰福音10章1-15節),所以當我發現有這類賊和強盜站在教會講台講道,而竟然得人接受和讚賞時,我必須要為道爭辯。我們(或者我)一直傳揚:基督是惟一真理,那自然就不可把其他的與之同等。你不可能把孔子、釋迦牟尼或穆罕默德等,或者其他的人與耶穌基督同等。為甚麼呢?因為祂是上帝的獨生子。這可不是我的理論,這是基督信仰,這是使徒們所傳的福音,他們傳揚耶穌並他的復活。以使徒保羅作例子,他是法利賽人,曾經對基督信仰恨之入骨,甚至把耶穌視為褻瀆者,他心裡存疑:「這人是誰?這人沒有學問,怎可作教導?這人是誰,竟自稱與上帝同等?」大數人掃羅(譯按:即保羅)曾逼迫教會,曾憎恨耶穌基督。但後來他看清了原來他就是那榮耀的上帝,自此便只傳耶穌基督的福音。

貝克韋爾:你所提及關於社會的問題,我有點疑問。教會在社會上應該有自己的角色,服務社會上不同的人,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但你所提到的那些著重教義的教會,能對社會大眾有貢獻麼?對比那些被你指為「太開放、太包容、把基督信仰當成心靈寄託」的人,我想某程度上,社會大眾會拒絕你多些吧......

鍾醫生:所言甚是。其實你已經道出了解釋,解釋了為何世人會如此,你所說的很對。不過我不會同意你所認為「教會是社會上的一個社團」。對我來說,教會是一群真基督徒的會。那麼你會問,到底教會對社會環境或社會問題有甚麼建樹呢?我會說,應該是每一個基督徒個人要對社會有建樹,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忠,而這更是歷史曾給我們看見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教會曾在社會上有過極大的影響力,且是在教會仍主力於傳福音的時候。(重申,這不是我的理論。)上星期我在蘇格蘭參與約翰.諾克斯逝世400周年紀念活動。諾克斯常被人批評他不夠包容妥協,但他卻改變了整個蘇格蘭(你要比較一下在諾克斯以前的蘇格蘭),他引入了教育制度,改變了社會道德、政治,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清教徒們在那世紀也做了同樣的事情,例如奧利佛·克倫威爾。後來在十八世紀的福音派大覺醒,當中有喬治.懷特腓和約翰.衛斯理等人。這大覺醒在國家裡對社會民生所帶來的改善,比那些參與政治的傳道人、牧師所帶來的更大。

貝克韋爾:但福音派常常惹來這樣的批評:傳福音的人只應許人死後有永生,但他們根本沒有處理人今生的問題。那你會有多關注人今生的問題呢?

鍾醫生:我是非常關注的!我更常常批評福音派所表達的福音,我認為那些表達根本不符合聖經。從聖經裡我們可以看見,人是在社會上有他的功用的,例如保羅指出人的權力是上帝所賦予的,地上所有的官員都是上帝所授予的。我有兩點要提出:上帝的福音是人的根本需要,福音能使人更新和修復過來,使人成為新造的人;但在現時,人也是需要法律和秩序,因為罪惡必須受束。試想如果沒有法官和刑罰等等,整個社會都會混亂(我們現在也見證著很多這樣的事),這都是基督徒的位置。在過往,很多基督徒在政治上或其他社會階層上都有他們的位置,過著見證基督的生活。但可惜近這一百年裡,他們開始犯了你所提及的毛病。(我們很多人......嗯,或許現在都沒有幾個了。)我看見今天很多福音派的基督徒都很著重自己在社會上的功用,更對此常常強調。

貝克韋爾:我想回到「人已對罪失去感覺,所以正處於不能自救的處境」這個觀點。我看到很多人都覺得罪的問題不及切身問題般值得關注,如此的話,你的觀點有可能得大眾認同嗎?

鍾醫生:我不單覺得有可能,而且已經看見,我看見有些人正轉回這觀點。我現正在國家巡迴講道。剛才跟你說過,上星期我在蘇格蘭,星期三當晚我在格拉斯哥向二千一百人講道,我便看見這事情了。我發現,那裡的政客很難才找到五十人來聽他們講話,換句話說,我相信人們開始意識到那些政客不能做到所承諾的,人們才思念起新約聖經最高權威的訊息,就是只有福音派才有的立場,也是我一直所堅持的。所以,我們必須把他們的注意帶回來這裡。當然,有些人還是漫不經心,但這就是我們傳道的工作。

貝克韋爾:但如果必須要人達到某一些權威標準,這豈不和人的追求,如自我展現、滿足、自我實現等等有衝突?這些東西你都不同意嗎?

鍾醫生:這個當然,因為從人的本質來看,他越展現自己,他越做錯事。你看,如果每一個人都是自主的,都要展現自己,那必然產生衝突,不是嗎?如果我們每一個都是上帝,我要做我自己認為對的事,但同時你又有其他意見,這樣必產生衝突和混亂。所以,我們必須將自己交給上帝,必須有一個外在的權力,我們才活得有動力,有意思,有目的。你看,當人否認上帝,結果就是混亂。你必須要認清楚這事,這事是悲劇。所以,我的工作是呼召人回到這點。首先,必須要讓人看見為何事情發展會弄成現在這樣,這是他們必須要搞清楚的事,否則人根本沒有盼望。我知道今天周圍有很多人常說「耶穌愛你、耶穌愛你......」如果我在街上聽到有人這樣說,我會反問他:「這又如何?耶穌是誰?我不需要他,我有汽車、有房子,妻賢子孝,生活美滿,你還要跟我說甚麼?我沒有興趣。」這是我對他們的回應。你看,舊約聖經是律法,就如保羅所說:「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聖經加拉太書3章24節)律法是顯明我們所需要的。當人在十誡面前,必然看見自己的失敗,只有真實看見自己的失敗,人才會願意了解何為救恩。

貝克韋爾:鍾馬田醫生,非常多謝你!


由 小火車 @ 基督教果園

2014年9月5日星期五

儒家的困局(一)

過去幾個月,我曾在個人的面書上發放數篇評論金庸小說人物的文章,並以基督教信仰作為比較。最近,「基督教果園」(一個發放信仰文章的網上平台)的負責人在該平台上開了一個關於聖經與小說世界觀的專區,給我發放一系列評論金庸小說的文章。當我聽到「世界觀」這個名詞及思想這個名詞所包含的意義,我感到自己之前所寫的數篇評論金庸小說人物的文章還未達水平,品評人物的寫作方式固然是充滿趣味性,但未必能剖釋小說背後的世界觀。世界觀一詞,意指人核心的思想體系及價值取向,延伸至對世界、歷史、政治、宗教、道德、愛情等不同範疇的看法。一套小說系列之所以能夠在人類文化產生恆久的存在價值,是因為其世界觀能回應人性的深層需要。作為基督徒,若不能讀出一套小說系列的世界觀,就難以以聖經的世界觀加以比較,從而去蕪存菁,吸收文化中的優點,指出文化中的困局,及福音如何成全文化中的不足。

金庸是中國知識份子,他的武俠小說世界觀主要受中國三大主流思想影響,分別是儒,道,佛。因此,我會先有系統地由小說人物及情節剖釋至儒,道,佛三大中國的世界觀,再以基督教信仰加以比較。

2014年9月4日星期四

好客之道:請隨意坐?

好客之道:請隨意坐?
  愛,是要讓人明白過來,而非隨意認同、胡亂妥協。



2014年9月3日星期三

福音單張 20140902 - 恩典印記

圖片可直接下載印刷,大小為 A5,對摺使用 (對摺後大小為 A6)

封底的長方框可供教會填寫教會的相關資料

下載位置:
頁 A - 按此下載
頁 B - 按此下載




2014年9月2日星期二

詩篇第一篇第一節 -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詩篇第一篇 導言

那位把詩篇收集成一本書的編輯者,不論是以斯拉或是其他人,看來是故意把這篇詩篇放在整卷書的開首,作為一個前言,藉此教導所有敬虔的人是有默想神律法的責任。整篇詩篇的教導整體來說,就是那些盡心追求屬天智慧的人是有福的。而那些藐視上帝的人,雖然可能暫時亨通快樂,但最終只會面臨可怕的結局。


詩篇 1:1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014年9月1日星期一

網站:「基督教果園 - 論壇版」介紹


網站:「基督教果園 - 論壇版」介紹

網址: switw.imotor.com

開設論壇目的是希望瀏覽這網站的人,能夠從中獲得「道」的供應,使我們的生命成長,並在世上活出鹽和光的功效。所以,我們因著這目的定下了一些使用原則:

一、我們要謹慎言語,說出造就人榮耀上帝的言語。
二、這網站是給予真正尋找上帝,跟隨上帝的人。
三、我們亦會謹慎開放權限於論壇使用者等。

這新設的論壇,左上方亦有即時的「繁/簡」體轉換,亦已經測試,無論是香港、台灣、中國大陸,或其他海外地區的網絡使用者,均可登入及使用本網站。

論壇與博客的方式非常不一樣,博客主要是看最新消息,在分類及尋找舊文上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論壇的分類則可以做得非常仔細,使讀者能快速尋找到需要的題目,能更有效、針對性作學習。

現時論壇有的分類如下:(往後若想到有任何具體可行的,將會再增設相關版塊分類,亦歡迎你們提出建議)

給與未信、對基督教信仰有興趣,或是有誤解的對基督教有疑惑的朋友而設的版塊
  • 不信耶穌的理由?
  • 認識福音
  • 勉勵人生
  • 生命雋語

給與基督徒,無論是初信,或是已己信主一段時間,適合繼續進深認識的弟兄姊妹
  • 中文翻譯
    • 約翰加爾文 (John Calvin)
    • 鐘馬田 (Martyn Lloyd-Jones)
  • 靈修、導讀
    • 創世記
    • 申命記
    • 約書亞記
  • 聖經輔導
    • 尋找出路
    • 關顧、輔導
  • 聖經專題
    • 聖經人物
    • 流行錯誤觀念
    • 護教、分辨
    • 兩性關係
    • 社會、人文

神學資訊專區
    • 神學講座及課程(往後一些免費課程或講座,或可能提供網上報名/代辦報名服務)
    • 培靈及佈道會

以聖經的角度來觀看各項的事物
  • 聖經世界觀
    • 電影與聖經世界觀
    • 動漫與聖經世界觀
    • 小說與聖經世界觀

一些基督教信仰相關的推介品
  • 電子書籍
  • 福音單張
  • 手機程式
  • 網站推薦

基督教機構的資料
  • 香港、教會堂會資料

亦設有一些非直接信仰的專題(構思、建設中)
  • 享受大自然,欣賞自然界的美麗
  • 欣賞美食,與一般媒體不一樣之處是:由於不接受廣告,只是一群愛主的弟兄姊妹真誠的推介,有着誠信的保證
  • 欣賞時裝,或是怎樣才稱為真正的服裝,甚至教大家如何能穿着得大方得體,使人能有合宜的欣賞,並不會帶來反感
  • 合宜、良好的購物資訊,或是一些其他相關資訊

仍然許多相關發展項目正在計劃及實行中,敬請各弟兄姊妹在禱告中記念,若此站是合上帝心意的事工,我們便該共同推廣,在祂自己的作為上有份,當中亦歡迎弟兄姊妹轉載至各網站或通訊軟件(任何公開圖文,不作修改之轉發)。若有任何具體的、好的建議,或是有感動成為同工,歡迎來信 sowingintheworld@gmail.com 。

求主憐憫我們,讓這事工乃是按照祂的心意,誠誠實實的而行,而非因着人的驕傲、狂妄作自我炫耀、損人之事。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 (箴言 12:22)』

『責備人的,後來蒙人喜悅,多於那用舌頭諂媚人的。 (箴言 28:23)』


小農夫 @ 基督教果園



網址簡便記讀方法:
Sowing In The World (在世界裡播下”福音”種子)。把 Sowing 這一個字拆成 2 個讀音,取其首字母 S 和 W。然後每一個英文字取一個首位的字母,成為 SWITW。其實,使用 SW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播下道的種子 (W 代表 Word,就是「道」的意思)


相關主題:
論壇服務對象、基本使用守則

有關『註冊』及『電郵驗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