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大衛受到不公義的誹謗,呼求上帝為他伸冤、作他的保護者,並將他自己的無辜交托與上帝的保護之中。首先,他宣稱他的良心並沒有受到任何責備。第二,他表達自己對於上帝施行公義審判的關心注意。第三,為了讓他的心得著信心,他切切地思想神的良善和公義,並將神的應許放於他自己面前。最後,就像他已經得著內心所求的一樣,他嘲笑敵人的攻擊毫無意義,或是說,他依靠著上帝的幫助,他認定敵人對他一切的攻擊會成為他們自己的網羅。
『(大衛指著便雅憫人古實的話,向耶和華唱的流離歌。)耶和華-我的 神啊,我投靠你!求你救我脫離一切追趕我的人,將我救拔出來!恐怕他們像獅子撕裂我,甚至撕碎,無人搭救。(詩篇 7:1 - 2)』
在這篇一開始的時候,大衛提到有許多仇敵,而在第二節,他特別指向一位的仇敵。當然的,因為所有人的心都同樣與他作對,他有很好的理由為自己能從所有的仇敵手中脫離來禱告。但當到了王對他所存的惡心如同烈焰向他發出(雖然大衛是無辜的人),他亦同樣有很好的理由將筆鋒轉向這一位的仇敵。所以,在第一節,他描述的是他真實的處境,他被追殺。而在第二節,他表達的是他這一切困苦的真正源頭。
「耶和華-我的 神啊,我投靠你!」是特別強調的地方。這裏的動詞「投靠」的確是過去時態的,所以,若要按著字面翻譯,就會是「我曾經投靠過你」。但是因為希伯來文常將時態互換來使用,我比較傾向用現在式來作翻譯,即「我現在要投靠你」。特別是因為投靠很明顯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行動。如果大衛現在沒有投靠著上帝,就不可能對上帝誇口說自己曾經投靠過上帝。他乃是恆常地在患難之中投靠著上帝。如果我們能在患難之中不致失望,仍然保守和珍惜著對上帝的盼望,就實在是一個出於真信心的表達了。
從這段經文,我們同樣學習到,若我們不用信心的鑰匙,是不能打開得著上帝憐憫的大門。大衛也不是用一些很膚淺的說話來稱耶和華神為他自己的神,他乃是提出這個保障來擋住試探的巨浪,使它們不能擊倒他的信心。
在第二節,以獅子作為比喻,他是要表達出掃羅的殘酷,作為一個理由去建議上帝伸手幫助自己,就像他自己在牧羊之時面對獅子時保護自己的羊群一樣。
葡萄樹的枝子
加爾文註釋中文翻譯:詩篇第七篇 @ 葡萄樹的枝子
http://switw.imotor.com/thread-532-1-1.html
2015年7月31日星期五
2015年7月29日星期三
「復和」 - 香港的政治出路(2)
除去極端的個人主義
筆者執筆時,政改已被否決。許多人試圖分析政改否決後香港的政治形勢會如何發展?激進勢力會否抬頭?然而,什麼是「激進」?似乎很少人給它清晰的界定,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都是相當籠統。筆者認為「激進」是指某一社群極端看重自己的主張,甚至把它教條化,然後不擇手段、不顧後果地把它強加在整個社會身上。簡單來說,「激進」就是極端個人主義的廷伸;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看,就是把自我偶像化的結果。
聖經《撒母耳記上》以色列人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王的事件,讓我們看見人的罪性如何滲透在政治裡面。表面上,以色列人立王是因為「撒母耳年紀老邁,他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然而,耶和華對以色列人要求立王一事的判語卻是這樣──「他們......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其實,百姓立王的動機從他們的說話之中已反映出來,「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以色列人之所以希望立王,是希望有一個王帶領他們像列國一樣走上富強之路,而所立的王是要符合他們的期望,同時也成為他們的偶像。至於所立的王是否合乎神的心意,卻不是他們所關心。有見及此,神答應百姓的要求,先容讓不聽從神的掃羅作王,讓以色列人在掃羅的管轄下吃點苦頭,然後才立合神心意的大衛為王,帶領以色列國走上全盛時期。神這樣的安排是要讓百姓明白立王與否不是整個民族興衰存亡的關鍵,真正關鍵的乃是聽從神。
筆者執筆時,政改已被否決。許多人試圖分析政改否決後香港的政治形勢會如何發展?激進勢力會否抬頭?然而,什麼是「激進」?似乎很少人給它清晰的界定,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都是相當籠統。筆者認為「激進」是指某一社群極端看重自己的主張,甚至把它教條化,然後不擇手段、不顧後果地把它強加在整個社會身上。簡單來說,「激進」就是極端個人主義的廷伸;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看,就是把自我偶像化的結果。
聖經《撒母耳記上》以色列人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王的事件,讓我們看見人的罪性如何滲透在政治裡面。表面上,以色列人立王是因為「撒母耳年紀老邁,他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然而,耶和華對以色列人要求立王一事的判語卻是這樣──「他們......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其實,百姓立王的動機從他們的說話之中已反映出來,「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以色列人之所以希望立王,是希望有一個王帶領他們像列國一樣走上富強之路,而所立的王是要符合他們的期望,同時也成為他們的偶像。至於所立的王是否合乎神的心意,卻不是他們所關心。有見及此,神答應百姓的要求,先容讓不聽從神的掃羅作王,讓以色列人在掃羅的管轄下吃點苦頭,然後才立合神心意的大衛為王,帶領以色列國走上全盛時期。神這樣的安排是要讓百姓明白立王與否不是整個民族興衰存亡的關鍵,真正關鍵的乃是聽從神。
2015年7月24日星期五
詩篇 6:8 - 10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你們一切作孽的人,離開我罷!因為耶和華聽了我哀哭的聲音。耶和華聽了我的懇求;耶和華必收納我的禱告。我的一切仇敵都必羞愧,大大驚惶;他們必要退後,忽然羞愧。』
當大衛將一切的悲傷和痛苦卸在上帝的懷中,他就能夠表現出另外一份性情。毫無疑問地,他在回復過來以前,曾長期處於悲傷之中,我們亦了解他曾如何在無數的夜晚中獨自哭泣。現在,當時間越來越長,他就越是被激動要唱出得勝的凱歌。
他將話鋒轉向他的仇敵,他不容讓仇敵有任何一絲要擊倒他、使他落入絕望的可能性。仇敵們總是要讓神的兒女飽受折磨,要讓他們在受盡折磨之中失去信心和盼望,正像在十架之下的那些人所作的一樣,要用盡各樣方法羞辱基督。
這段經文教導我們,神的恩典是信徒唯一而真正的希望。不但如此,當信徒發現自己的行為有虧欠上帝而配得上帝憤怒的地方時,他們是極度害怕。而當他們知道自己仍然蒙神所愛時,就立刻重新振作起來了。
大衛三次重覆說上帝垂聽了他的禱告,他是見證自己得蒙神的拯救,也同時一再認定自己到神面前的祈求並不是白費功夫。若我們願意從禱告裏得著任何的好處,我們必需相信神的耳朵並不是向我們關閉起來。
大衛用到「哀哭」,他不單是要表達情感的強烈程度,亦是表達自己完全被哀痛哭號所掌控著。
大衛對蒙神喜悅的信心和安穩亦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我們能從中學習到,無論是這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或世界對我們任何隱礙和對抗,都不能使我們失望,只要我們完全明白自己是蒙神所愛,並且由此知道祂能為我們所作的是什麼。
他用「忽然」,他表達的是即使現在沒有可見的跡象讓忠心的信徒得蒙拯救,即使看起來是多麼沒有盼望,神仍能用超乎一切猜測的方法拯救他們。當神忽然將人從受苦的狀態轉為歡喜快樂的境況,他就顯明自己的能力,和顯出祂的奇妙。
葡萄樹的枝子
當大衛將一切的悲傷和痛苦卸在上帝的懷中,他就能夠表現出另外一份性情。毫無疑問地,他在回復過來以前,曾長期處於悲傷之中,我們亦了解他曾如何在無數的夜晚中獨自哭泣。現在,當時間越來越長,他就越是被激動要唱出得勝的凱歌。
他將話鋒轉向他的仇敵,他不容讓仇敵有任何一絲要擊倒他、使他落入絕望的可能性。仇敵們總是要讓神的兒女飽受折磨,要讓他們在受盡折磨之中失去信心和盼望,正像在十架之下的那些人所作的一樣,要用盡各樣方法羞辱基督。
這段經文教導我們,神的恩典是信徒唯一而真正的希望。不但如此,當信徒發現自己的行為有虧欠上帝而配得上帝憤怒的地方時,他們是極度害怕。而當他們知道自己仍然蒙神所愛時,就立刻重新振作起來了。
大衛三次重覆說上帝垂聽了他的禱告,他是見證自己得蒙神的拯救,也同時一再認定自己到神面前的祈求並不是白費功夫。若我們願意從禱告裏得著任何的好處,我們必需相信神的耳朵並不是向我們關閉起來。
大衛用到「哀哭」,他不單是要表達情感的強烈程度,亦是表達自己完全被哀痛哭號所掌控著。
大衛對蒙神喜悅的信心和安穩亦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我們能從中學習到,無論是這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或世界對我們任何隱礙和對抗,都不能使我們失望,只要我們完全明白自己是蒙神所愛,並且由此知道祂能為我們所作的是什麼。
他用「忽然」,他表達的是即使現在沒有可見的跡象讓忠心的信徒得蒙拯救,即使看起來是多麼沒有盼望,神仍能用超乎一切猜測的方法拯救他們。當神忽然將人從受苦的狀態轉為歡喜快樂的境況,他就顯明自己的能力,和顯出祂的奇妙。
葡萄樹的枝子
2015年7月17日星期五
詩篇 6:6 - 7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淚,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濕透。我因憂愁眼睛乾癟,又因我一切的敵人眼睛昏花。』
無疑這是誇張的表達方法,但不應認為大衛是在誇大自己的痛苦,因為畢竟他是正在寫詩。他真正要表達的,單單只是他痛苦的嚴重程度。
我們應當時刻緊記,大衛的痛苦主要並非從身體而來,而是從他覺得上帝離棄了他而來。他就像看到地獄的門要為他打開來,而這個想法帶來在思想上的折磨遠遠超於其他的痛苦。當一個人越是敬虔和奉獻一切,他就越是深深感到神忿怒的可怕。正因如此,越是聖潔的人,無論他們在其他事上如何剛強,但面對神的憤怒時,就越是顯出軟弱和極度需要尋求上帝的拯救。
能夠阻礙我們與大衛有同樣痛苦經歷的只有一樣,就是我們屬肉體的愚昧。那些經歷過的人,就算只是比較輕微地經歷過,也會同意:對永遠滅亡的恐懼相較於大衛的描述來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大衛實在沒有誇大其詞。
所以,我們看見大衛正在受著良心不安的痛苦,更感到這不是尋常的一種痛苦,而是使他快要昏倒死亡的一種折磨。他說「因憂愁而眼睛乾癟」,是因為心靈的憂傷常在眼睛流露出來,且是會用很獨有的一種方式表達。「乾癟」的原文,有時能夠解作脫離,也就是說他眼睛的視力開始失去了。有些人理解為因淚如泉湧而無法看清前方,但我認為更簡單的解釋是大衛因年老而眼睛昏花。他說,每晚也是如此,是在提醒我們即使生命到了快要逝去的時刻,亦不要停止向神切切禱告。
葡萄樹的枝子
無疑這是誇張的表達方法,但不應認為大衛是在誇大自己的痛苦,因為畢竟他是正在寫詩。他真正要表達的,單單只是他痛苦的嚴重程度。
我們應當時刻緊記,大衛的痛苦主要並非從身體而來,而是從他覺得上帝離棄了他而來。他就像看到地獄的門要為他打開來,而這個想法帶來在思想上的折磨遠遠超於其他的痛苦。當一個人越是敬虔和奉獻一切,他就越是深深感到神忿怒的可怕。正因如此,越是聖潔的人,無論他們在其他事上如何剛強,但面對神的憤怒時,就越是顯出軟弱和極度需要尋求上帝的拯救。
能夠阻礙我們與大衛有同樣痛苦經歷的只有一樣,就是我們屬肉體的愚昧。那些經歷過的人,就算只是比較輕微地經歷過,也會同意:對永遠滅亡的恐懼相較於大衛的描述來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大衛實在沒有誇大其詞。
所以,我們看見大衛正在受著良心不安的痛苦,更感到這不是尋常的一種痛苦,而是使他快要昏倒死亡的一種折磨。他說「因憂愁而眼睛乾癟」,是因為心靈的憂傷常在眼睛流露出來,且是會用很獨有的一種方式表達。「乾癟」的原文,有時能夠解作脫離,也就是說他眼睛的視力開始失去了。有些人理解為因淚如泉湧而無法看清前方,但我認為更簡單的解釋是大衛因年老而眼睛昏花。他說,每晚也是如此,是在提醒我們即使生命到了快要逝去的時刻,亦不要停止向神切切禱告。
葡萄樹的枝子
2015年7月10日星期五
詩篇 6:5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因為,在死地無人紀念你,在陰間有誰稱謝你?』
當神白白地將恩典賜給我們,祂所要求我們的,只是單單存著感恩的心銘記祂的恩惠。詩人說「在死地無人紀念你,在陰間有誰稱謝你」,所指的就是這份感恩。也就是說,若他真被解救出來,他必定心存感恩,並且銘記於心。
他哀嘆說,若他在活人之地被剪除,他就失去能力和機會去表達他的感恩,因為他不再在任何人際關係的網絡裏,也就不能與別人一同稱頌神的聖名了。
有人說,從這段經文,可以得知死人不會再有任何感覺,死了以後,一切知覺都完全與他脫離了。這樣說是沒有充份理由的,因為這節只是談到能否與別人一同敬拜的問題。我們活在世上的目的,乃是一心一口地讚美上帝。死亡,確實是使這樣的敬拜成為不可能了。但這並不表示,存著信心死亡的靈魂,在離開肉身以後就完全失去知覺,對神也不再有任何認識。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大衛正在求神作出判斷:「若我真要面對死亡,我的歌唱讚美豈非十分愚蠢?」我們讚美乃是按著自己如何親身經歷神的美善而發出的,也就是說,當喜樂和感恩的心失去時,敬拜也當停止。所以,當神的忿怒以永遠滅亡來驚嚇我們時,我們的敬拜也就被中止了。
我們也需要解決了一個問題:「為何大衛如此懼怕死亡,就像對將來永生毫無盼望一樣?」有些很有學識的前人,對於在律法以下的前人為何如此懼怕死亡,歸納了三個主要原因。第一,因為神的恩典仍未像基督降臨那樣顯明出來,他們對將來的生命只有非常模糊的概念。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在現世之中,神作為我們天上的父,本身已是非常值得羡慕。第三,他們可能懼怕自己落在極大的痛苦中,會將信仰丟棄。
在我看來,大衛並不是十分懼怕死亡,因為我們看到當他日子滿足、壽數將盡而必需面對死亡時,他乃是安然地將自己交托在父的懷中。但上面歸納出來的第二個原因,對於今天的我們亦同樣適用:正如對於我們在古時的信仰前輩,上帝對他們的為父慈愛今天亦同樣臨到我們身上,甚至可以說,祂的慈愛臨到我們是更加具體和實實在在。
但是,正如我剛才提及,我認為大衛這裏的說話是指向其他事情,就是他感覺上帝的手在扺擋他。大衛厭惡罪惡,亦因此被當中所涉及的事和恐懼所擊倒。在希西家的事件,同樣的看法亦適用,他並不是祈求得以脫離死亡,而是祈求脫離神的忿怒,因他實在感到神忿怒的可怕。
『耶和華啊,求你紀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為善的。希西家就痛哭了。(以賽亞書 38:3)』
葡萄樹的枝子
當神白白地將恩典賜給我們,祂所要求我們的,只是單單存著感恩的心銘記祂的恩惠。詩人說「在死地無人紀念你,在陰間有誰稱謝你」,所指的就是這份感恩。也就是說,若他真被解救出來,他必定心存感恩,並且銘記於心。
他哀嘆說,若他在活人之地被剪除,他就失去能力和機會去表達他的感恩,因為他不再在任何人際關係的網絡裏,也就不能與別人一同稱頌神的聖名了。
有人說,從這段經文,可以得知死人不會再有任何感覺,死了以後,一切知覺都完全與他脫離了。這樣說是沒有充份理由的,因為這節只是談到能否與別人一同敬拜的問題。我們活在世上的目的,乃是一心一口地讚美上帝。死亡,確實是使這樣的敬拜成為不可能了。但這並不表示,存著信心死亡的靈魂,在離開肉身以後就完全失去知覺,對神也不再有任何認識。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大衛正在求神作出判斷:「若我真要面對死亡,我的歌唱讚美豈非十分愚蠢?」我們讚美乃是按著自己如何親身經歷神的美善而發出的,也就是說,當喜樂和感恩的心失去時,敬拜也當停止。所以,當神的忿怒以永遠滅亡來驚嚇我們時,我們的敬拜也就被中止了。
我們也需要解決了一個問題:「為何大衛如此懼怕死亡,就像對將來永生毫無盼望一樣?」有些很有學識的前人,對於在律法以下的前人為何如此懼怕死亡,歸納了三個主要原因。第一,因為神的恩典仍未像基督降臨那樣顯明出來,他們對將來的生命只有非常模糊的概念。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在現世之中,神作為我們天上的父,本身已是非常值得羡慕。第三,他們可能懼怕自己落在極大的痛苦中,會將信仰丟棄。
在我看來,大衛並不是十分懼怕死亡,因為我們看到當他日子滿足、壽數將盡而必需面對死亡時,他乃是安然地將自己交托在父的懷中。但上面歸納出來的第二個原因,對於今天的我們亦同樣適用:正如對於我們在古時的信仰前輩,上帝對他們的為父慈愛今天亦同樣臨到我們身上,甚至可以說,祂的慈愛臨到我們是更加具體和實實在在。
但是,正如我剛才提及,我認為大衛這裏的說話是指向其他事情,就是他感覺上帝的手在扺擋他。大衛厭惡罪惡,亦因此被當中所涉及的事和恐懼所擊倒。在希西家的事件,同樣的看法亦適用,他並不是祈求得以脫離死亡,而是祈求脫離神的忿怒,因他實在感到神忿怒的可怕。
『耶和華啊,求你紀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為善的。希西家就痛哭了。(以賽亞書 38:3)』
葡萄樹的枝子
2015年7月3日星期五
詩篇 6:4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耶和華啊,求你轉回搭救我!因你的慈愛拯救我。』
「求你轉回」
在前一節,詩人為神不同在而顯出悲傷,而現在,他懇求祂的同在。我們的喜樂是在神的同在之中。我們的確在大衛關心的範圍之中,但若不明確地將他的心意陳明出來,我們常認為大衛與我們沒有什麼關係。大衛正在他面對最大危險的時候,而我們從這些詞句之中,看見他祈求神從死亡的險地拯救他的靈魂,重新給他平安。但這裏既沒有提到任何身體上的疾病,我就因此不評論是哪一種類的危險了。大衛再一次確認我們從第二節看到的教導,就是他要知道神的憐憫是他得著拯救的唯一根源︰為了你憐憫的原故,求你拯救我。
人若不放棄誇耀自己的功勞,就總不能從悲慘境況中得著解救。若人相信他們自己,就只會自己迷惑自己。他們要學習如何依靠神白白的恩典。
葡萄樹的枝子
「求你轉回」
在前一節,詩人為神不同在而顯出悲傷,而現在,他懇求祂的同在。我們的喜樂是在神的同在之中。我們的確在大衛關心的範圍之中,但若不明確地將他的心意陳明出來,我們常認為大衛與我們沒有什麼關係。大衛正在他面對最大危險的時候,而我們從這些詞句之中,看見他祈求神從死亡的險地拯救他的靈魂,重新給他平安。但這裏既沒有提到任何身體上的疾病,我就因此不評論是哪一種類的危險了。大衛再一次確認我們從第二節看到的教導,就是他要知道神的憐憫是他得著拯救的唯一根源︰為了你憐憫的原故,求你拯救我。
人若不放棄誇耀自己的功勞,就總不能從悲慘境況中得著解救。若人相信他們自己,就只會自己迷惑自己。他們要學習如何依靠神白白的恩典。
葡萄樹的枝子
2015年7月1日星期三
坐在釘子上
有一個人,坐在一張有倒釘的椅子上,臀部感到刺痛,臉上現出憂愁的樣貌。他身旁的幾位朋友便立即對他發出不同的建議。
陳氏:「你這小信的,為什麼還如此憂愁呢?信主的人應當是常常喜樂的!」
張氏:「我們高聲讚美我們主吧!因為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讚的!」
李氏:「祂的恩典夠你用,因為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不要怕,只要信。」
黃氏:「你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要喜樂。」
何氏:「不用理他們,他們不體會你,我愛你,所以我會接受你的一切現況。來吧,我陪你。」
工匠:「為什麼你坐在我正準備修理的椅子上?這椅子是有倒釘的,起來吧!」
『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罷!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雅各書 2:15-16)』
沒看清問題的本質而隨意批判、建議、甚或是認同,這並不是愛,不但無法使對方獲得幫助,更是只能帶來沮喪,甚至是絕望。
陳氏:「你這小信的,為什麼還如此憂愁呢?信主的人應當是常常喜樂的!」
張氏:「我們高聲讚美我們主吧!因為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讚的!」
李氏:「祂的恩典夠你用,因為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不要怕,只要信。」
黃氏:「你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要喜樂。」
何氏:「不用理他們,他們不體會你,我愛你,所以我會接受你的一切現況。來吧,我陪你。」
工匠:「為什麼你坐在我正準備修理的椅子上?這椅子是有倒釘的,起來吧!」
『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罷!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雅各書 2:15-16)』
沒看清問題的本質而隨意批判、建議、甚或是認同,這並不是愛,不但無法使對方獲得幫助,更是只能帶來沮喪,甚至是絕望。
2015年6月27日星期六
我們都像法利賽人?
我們都像法利賽人?
聖經中有沒有要我們遵守的規條?
其背後存著什麽意義?
什麽是律法主義?
律法主義者是怎樣的?我們是否也成為律法主義者?
若一切教導時只是說「可以」、「不可以」,是正確的嗎?
基督教的信仰是什麽?
什麽是福音?
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要解決什麽問題?
作為基督徒應當如何思考?
我們應如何閱讀聖經?
最後,如何實踐我們的信仰?
傳福音是否就是為了要把人變成只懂傳福音的人?
那麼,我們是否法利賽人?或是我們根本連法利賽人都不如呢?
聖經中有沒有要我們遵守的規條?
其背後存著什麽意義?
什麽是律法主義?
律法主義者是怎樣的?我們是否也成為律法主義者?
若一切教導時只是說「可以」、「不可以」,是正確的嗎?
基督教的信仰是什麽?
什麽是福音?
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要解決什麽問題?
作為基督徒應當如何思考?
我們應如何閱讀聖經?
最後,如何實踐我們的信仰?
傳福音是否就是為了要把人變成只懂傳福音的人?
那麼,我們是否法利賽人?或是我們根本連法利賽人都不如呢?
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
詩篇 6:3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我心也大大地驚惶。耶和華啊,你要到幾時才救我呢?』
「我心也大大地驚惶」(另譯︰「並且我心大大地驚惶」)
接下來就將原因說出︰「並且我心大大地驚惶」。這裏所用到的連接詞「並且」,在我看來,是用以指出原因。就像他在說︰「我的心在裏面極其悲傷,到了一個地步,將我身體每一處的力量都消磨怠盡。」我不會認同這裏「心」的原文是指到「生命」,因為與前後文完全不相連。
「耶和華啊,你要到幾時才救我呢?」(原文只作︰「神呀,要到幾時?」)
這個隱晦的說法是為了表達出悲傷的強烈程度,不單使人的思想被困住,也同樣影響到人的舌頭,使人將所要說的語句中斷過來。但這句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不完全清楚。有人為了將句子變作完整,就加入一些字句而變作︰「你折磨我要到幾時?」又有人認為是︰「你遲延你的憐憫要到幾時?」但在下一節我們將會看到,「遲延你的憐憫要到幾時」的機會是更高的。因為他在那裏向神祈求恩惠和憐憫。
所以,他抱怨上帝現在離棄了他,或,是不理會他,就像每當神收起祂的憐憫時我們都感到祂在很遠的地方。出於對我們的憐憫,神容許我們向衪發出催促,但我們一方面在禱告呻吟裏催促上帝時,要緊記,我們必需將自己完全置於祂主權的旨意之下,不會期望祂離開祂心意中的計劃來行事。
葡萄樹的枝子
「我心也大大地驚惶」(另譯︰「並且我心大大地驚惶」)
接下來就將原因說出︰「並且我心大大地驚惶」。這裏所用到的連接詞「並且」,在我看來,是用以指出原因。就像他在說︰「我的心在裏面極其悲傷,到了一個地步,將我身體每一處的力量都消磨怠盡。」我不會認同這裏「心」的原文是指到「生命」,因為與前後文完全不相連。
「耶和華啊,你要到幾時才救我呢?」(原文只作︰「神呀,要到幾時?」)
這個隱晦的說法是為了表達出悲傷的強烈程度,不單使人的思想被困住,也同樣影響到人的舌頭,使人將所要說的語句中斷過來。但這句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不完全清楚。有人為了將句子變作完整,就加入一些字句而變作︰「你折磨我要到幾時?」又有人認為是︰「你遲延你的憐憫要到幾時?」但在下一節我們將會看到,「遲延你的憐憫要到幾時」的機會是更高的。因為他在那裏向神祈求恩惠和憐憫。
所以,他抱怨上帝現在離棄了他,或,是不理會他,就像每當神收起祂的憐憫時我們都感到祂在很遠的地方。出於對我們的憐憫,神容許我們向衪發出催促,但我們一方面在禱告呻吟裏催促上帝時,要緊記,我們必需將自己完全置於祂主權的旨意之下,不會期望祂離開祂心意中的計劃來行事。
葡萄樹的枝子
2015年6月19日星期五
詩篇 6:2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耶和華啊,求你可憐我,因為我軟弱。耶和華啊,求你醫治我,因為我的骨頭發戰。』
因為大衛懇切地祈求神的憐憫,就更清楚顯示上節的 “憤怒” 和 “烈怒” 不是指殘酷和毫不留情的嚴厲,因這樣的懲罰只會施加在被丟棄的人身上,而不是在屬祂的子民身上。
若大衛有意怪責神是不公義和過度嚴厲地刑罰人,祂所聽到的祈禱就會加上:“求你好好約束你自己,使你的刑罰不會過於我所當受的”。但是現在他祈求的是憐憫,就表示他想要逃避的乃是神公義審判的範圍,是他配得的。
因為大衛懇切地祈求神的憐憫,就更清楚顯示上節的 “憤怒” 和 “烈怒” 不是指殘酷和毫不留情的嚴厲,因這樣的懲罰只會施加在被丟棄的人身上,而不是在屬祂的子民身上。
若大衛有意怪責神是不公義和過度嚴厲地刑罰人,祂所聽到的祈禱就會加上:“求你好好約束你自己,使你的刑罰不會過於我所當受的”。但是現在他祈求的是憐憫,就表示他想要逃避的乃是神公義審判的範圍,是他配得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