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4日星期六

詩篇 5:1 - 2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用吹的樂器。)耶和華啊,求你留心聽我的言語,顧念我的心思!我的王我的上帝啊,求你垂聽我呼求的聲音!因為我向你祈禱。』

這篇詩篇可能關於大衛曾在某個時間受到仇敵的追逼,又可能是普遍性地描述自己曾幾次受到逼迫,因為他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被掃羅追殺。有些猶太註釋者甚至認為這詩篇是談到押沙龍,因為「好流人血」、「弄詭詐」都好像是在形容多益和亞希多弗。但對我來說,較可能的情況是,當大衛在掃罪離世以後,在國家太平時他默想自己的苦難和危險時所撰寫這篇禱文。

讓我們來觀察經文的本身。首先,他以三個不同方法描述相同的一件事。「求你留心聽我的言語」、「顧念我的心思」、「求你垂聽我呼求的聲音」。這樣的重覆表示他情感方面的強烈程度,和長時間的懇切禱告。因為他不是要以很多華麗的字詞來表達完全相同的內容,這是沒有意義的。他是很投入地禱告,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互不相同的禱告內容。因此,他的禱告不是冰冷的,也不是只有寥寥數字的,而是受到悲痛的催逼下,懇切地將自己的患難陳明於上帝面前。並且,因為他所祈求的仍未即時成就,就重覆又重覆地向神繼續禱告。

這裏沒有很清楚地提到他所祈求的是什麼,但可以看出,這樣抑制自己說出真正所求,反而是表達了更強烈的渴望。他沒有直接說出心裏的意願,他更強調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正是他要帶到上帝面前的,並且是言語無法完全表達的。

「呼求」,表示一個大聲而洪亮的喊叫,為了表達內心的逼切心願。

大衛不是好像向聾人喊叫那樣為了使神聽見,而是因為內心的悲傷和內裏的憂慮,使他以高聲舒發出來。這裏所用的「我的心思」的原文能解作個別性的對話,也可以解作低聲細語,但後者的解釋似乎更加適合。當大衛概括地談到神聆聽他的言語,他似乎為了要更加準確,就立刻將自己的說話分成兩種,將一種稱為「呻吟」(和合本譯作「我的心思」),另一種稱「呼求」(和合本譯作「我呼求的聲音」)。

他以「呻吟」形容迷惘中的低聲細語,就像希西家王因痛苦而不能清楚說話,也不能使人聽明白他的聲音。「我像燕子呢喃,像白鶴鳴叫,又像鴿子哀鳴;我因仰觀,眼睛困倦。耶和華啊,我受欺壓,求你為我作保。(以賽亞書 38:14)」所以,若我們任何時候感到禱告有所後退,或我們熱烈的感情有所退減,我們要找到合適的理由去催逼自己前進。

當大衛稱神為「他的王」和「他的神」,是為了使自己在所身處的困難中得著更活潑真實的盼望。所以,就讓我們學習使用這些稱謂,使我們自己更認識這一位神。在結尾的時候,他是表明自己不是像不信的人所習慣的那樣埋怨,而是向上帝祈禱。那些無視上帝的人,要麼是自己抱怨,要麼是向人埋怨。這些埋怨,在大衛看來,都是沒有價值的。

有人將最後的短句翻譯為「當我對你禱告時」。但對我來說,大衛並不是將這句作為前句的修飾語。我認為最後的短句的目的,是為了勉勵他自己更相信上帝,並且捉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當人在患難中呼求祂的時候,祂是永遠不會敝下不顧的。


葡萄樹的枝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留言人仕請注意:

一)本果園只歡迎有興趣學習與追求基督教真理之人仕閱讀觀看
二)自己所回覆之內容是否與主題相關,新問題提問請另寫書信
三)按左上方「寫信給「小農夫」提問有關信仰問題」提問問題
四)請勿用匿名回覆,可能會被系統辨別為垃圾訊息而無法顯示
五)清楚自己立場,不信或信仰立場分歧者,請勿分享你的心得
六)請保持真實的禮貌,那些看似有禮的挑戰者,一律不予回應
七)若閣下感到自己比較有能力,請自行開設網誌發表個人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