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星期六

我們都像法利賽人?

我們都像法利賽人?

聖經中有沒有要我們遵守的規條?
其背後存著什麽意義?
什麽是律法主義?
律法主義者是怎樣的?我們是否也成為律法主義者?
若一切教導時只是說「可以」、「不可以」,是正確的嗎?
基督教的信仰是什麽?
什麽是福音?
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要解決什麽問題?
作為基督徒應當如何思考?
我們應如何閱讀聖經?
最後,如何實踐我們的信仰?
傳福音是否就是為了要把人變成只懂傳福音的人?

那麼,我們是否法利賽人?或是我們根本連法利賽人都不如呢?

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

詩篇 6:3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我心也大大地驚惶。耶和華啊,你要到幾時才救我呢?』

「我心也大大地驚惶」(另譯︰「並且我心大大地驚惶」)

接下來就將原因說出︰「並且我心大大地驚惶」。這裏所用到的連接詞「並且」,在我看來,是用以指出原因。就像他在說︰「我的心在裏面極其悲傷,到了一個地步,將我身體每一處的力量都消磨怠盡。」我不會認同這裏「心」的原文是指到「生命」,因為與前後文完全不相連。

「耶和華啊,你要到幾時才救我呢?」(原文只作︰「神呀,要到幾時?」)

這個隱晦的說法是為了表達出悲傷的強烈程度,不單使人的思想被困住,也同樣影響到人的舌頭,使人將所要說的語句中斷過來。但這句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不完全清楚。有人為了將句子變作完整,就加入一些字句而變作︰「你折磨我要到幾時?」又有人認為是︰「你遲延你的憐憫要到幾時?」但在下一節我們將會看到,「遲延你的憐憫要到幾時」的機會是更高的。因為他在那裏向神祈求恩惠和憐憫。

所以,他抱怨上帝現在離棄了他,或,是不理會他,就像每當神收起祂的憐憫時我們都感到祂在很遠的地方。出於對我們的憐憫,神容許我們向衪發出催促,但我們一方面在禱告呻吟裏催促上帝時,要緊記,我們必需將自己完全置於祂主權的旨意之下,不會期望祂離開祂心意中的計劃來行事。


葡萄樹的枝子

2015年6月19日星期五

詩篇 6:2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耶和華啊,求你可憐我,因為我軟弱。耶和華啊,求你醫治我,因為我的骨頭發戰。』
 
因為大衛懇切地祈求神的憐憫,就更清楚顯示上節的 “憤怒” 和 “烈怒” 不是指殘酷和毫不留情的嚴厲,因這樣的懲罰只會施加在被丟棄的人身上,而不是在屬祂的子民身上。
 
若大衛有意怪責神是不公義和過度嚴厲地刑罰人,祂所聽到的祈禱就會加上:“求你好好約束你自己,使你的刑罰不會過於我所當受的”。但是現在他祈求的是憐憫,就表示他想要逃避的乃是神公義審判的範圍,是他配得的。

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

詩篇 6:1 加爾文註譯中文翻譯

『耶和華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責備我,也不要在烈怒中懲罰我! 』

大衛正在經歷的苦難,或許是從人而來的,但他很有智慧地看出,他正面對的是神。在急難痛苦之中的人,應當對自己的罪有一個緊密而恆常的覺察,知道自己乃是配得神憤怒的審判。

但我們看見,幾乎所有的人在面對苦難時,他們都為自己的痛苦和悲慘呼喊,卻鮮有一個將眼目轉向那正在擊打的手。這樣,當苦難來到,讓我們立即將思念轉向上帝,以祂為公義地宣判我們有罪的審判者,因為我們從自己的角度看不清楚他公平的判斷。但人在切實感受到神對他們發怒時,卻常發出不敬虔的埋怨,反而沒有轉向自己的過犯和罪惡。

2015年6月11日星期四

「復和」 - 香港的政治出路(1):除去黑白二分的教條式思維


因著 6 月底前立法會將會就「2017 香港特首的普選方案」進行表決,未來一個月香港正進入關鍵的時刻,筆者希望把握時機發表一些文章引發讀者進行關鍵的思考。本來,筆者數月以來是集中思考政改通過與否的利弊,然而,筆者有次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聽到黃成智先生提到「復和」的概念,擴闊了筆者的思維,看見政改通過與否不是最關鍵之處,最關鍵之處是無論政改通過與否,香港社會各界都應該倡導「復和」的概念與行動。

「復和」其實早於 80 年代,正當香港面向回歸中國的歷史性時刻,由楊牧谷牧師首先提出。楊牧師於 30 年前已看見若要成功落實「一國兩制」,中港兩地必須除去種種的不信任,甚至是種種的冤仇。今天,中港之間敵我矛盾的關係比以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加迫切需要「復和」的智慧。攔阻香港社會走向「復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黑白二分化的教條式思維。

2015年6月10日星期三

慎重主道

讀不完的書,學不完的道。判詞定語,若不能在上帝面前站立得穩,萬不要妄稱上帝的名、隨意作教導,為自己積存上帝的忿怒。


『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各書 3:1 - 2)』


2015年6月5日星期五

詩篇第六篇 導言

大衛知道自己犯罪而惹動神的怒氣,因神的手而大受痛苦;所以,為了得著解脫,他祈求赦免。與此同時,他為自己失去讚美神的機會而深深懊悔。接著,在得著信心以後,他稱讚神的恩典,將話鋒轉向他的仇敵。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用絲絃的樂器,調用第八。)
 
這句是說出這歌的名字。他描述自己是在急難痛苦的悲傷之情之中寫作這首詩。他受到怎樣的懲罰,我們並不清楚。
 
有人認為他所受的懲罰只限於肉身病症,我認為理據是不太足夠。他們認為第三節原文「אמל」這個字是指到肉身的病痛。但更加可能的,是這是一種比喻性的表達。他們說,在希西家從病患中康復過來,正與這篇詩篇有同樣的表達。但是,在詩篇一一六篇,沒有提到任何與病患相關的事情,但也有著同樣的呼求。也就是說,大衛所表達的只是巨大的危險,或許是病患,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危難。
 
所以,一個有更加確定的解釋是,他受到巨大的患難所攻擊,或是一些巨大的懲罰發生在他身上,使他從任何角度看,都只能看見死亡的陰霾。
 
我們也當注意,這詩不是在他將禱告陳明在神面前時立刻被記錄下來,而是他在回想自己身處的危險和悲傷中、並得到舒緩的整個過程以後,再將這詩寫下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他將所經歷的痛苦和解脫以後所得的喜樂連結在一起。
 
對於「第八」,有點像我們談到「נגינות」是指樂器,我不知道這是否指一種有 8 條弦線的樂器。但我個人較傾向認為這是一個調子,是指這詩是用某一特定的音樂旋律來唱出。但在這個難以理解和不太重要的題目上,我就容讓各人存著自己心中的看法了。



葡萄樹的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