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星期六

每日靈修 20131005 (創世記 11:31-12:1)

經文:他拉帶著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並他兒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們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裏。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歲,就死在哈蘭。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世記第十一章三十一節至十二章一節)

「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們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裏。」上帝是要亞伯蘭離開吾珥往上帝所指示的地方去,但是我們看到當他們走到哈蘭之時,就停下來住在那裡了。那哈蘭是否就是上帝要亞伯蘭去的地方?在十二章一節告訴了我們,那並不是上帝的心意,他們在哈蘭停留居住並非出於上帝的旨意。
雖然聖經沒有清楚交待為何亞伯蘭他們會在哈蘭停留,但是可看見他們並未在上帝第一次呼召時就完全順服、到達上帝要他去之地,反而給我們看到了後人稱為信心之父的亞伯拉罕(亞伯蘭),亦有信心不足之處。其實創世記中除了記載着這位屬靈偉人如何順服上帝,亦同樣記載他有信心欠缺的時候。當我們看到這樣的屬靈偉人也會有信心軟弱之時,並不是要我們論斷他,也不是讓我們合理化自己的不信或是軟弱之處。當我們看到這些記載時,是要我們謙卑下來,承認自己不過是軟弱的人,同時亦要知道上帝必有恩典在其中。

當我們看到聖經記載人的軟弱時,不難同時看見上帝對人是何等的忍耐,並因着人的益處而多次挽回,使人能歸向祂。亞伯拉罕雖然是停留在哈蘭居住,但上帝並不因此而對他發怒,反而耐心地等待他拉(亞伯拉罕之父)這位拜假神的父親死去後,並因着祂對亞伯拉罕的憐憫而再次向亞伯拉罕顯現,對他再次說明自己的心意,要亞伯拉罕離開自己原本居住之地,離開他的本族和父家,往上帝所指示他的地方去。

這給我們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上帝所揀選的,祂所要拯救之人,必永蒙保守(聖徒永蒙保守,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救恩是不會失落的)。「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希伯來書七章二十五節)」但什麼是聖徒永蒙保守?很多人把這點誤解成為:「既然自己是得救之人,即便是任意犯罪,不再悔改也是可以得救的,因為自己的名字已被記錄在生命冊上,所以自己得着的那救恩是不會失落的。」亦因着人曲解了「聖徒永蒙保守」的意思,令到許多行好行為、嚴謹過聖潔生活的人無法接受「一次得救、永遠得救」這一點。

聖經教導我們的不是指得救後可以任意犯罪,不悔改也會得救,因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真正的「聖徒永蒙保守」的意思是:「一次得救的人,就永遠是得救的人,不會因為犯罪而失掉救恩。人得救後,的確仍然會受到試探,仍有可能會犯罪,但當得救的人犯罪之時,上帝必定會保守得救的人向祂認罪和悔改,而不可能會停留在犯了罪也不願認罪悔改的狀態。所以,一個真正得救的人,不是指他必定不再犯罪,而是假使他犯了罪,也必定會因聖靈的感動下而認罪和悔改,至終是必定歸向上帝的。」這也是為什麼雅各要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因為真得救的人必定會悔改,而不是指人得救是憑行為。「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二章八至九節)」「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纔得成全。(雅各書二章二十二節)」

從上帝首次呼召亞伯拉罕出吾珥、亞伯拉罕的停留居住,然後上帝再憑着祂的愛和憐憫,使其永蒙祂的保守,不會落在滅亡之路。我們看到上帝的心意就是願意人得着祂的恩典。今日我們若是再次聽到上帝的話語時,我們是怎樣選擇?若我們真是屬祂的,定必願意聆聽祂的話,向祂承認自己的罪,悔改歸向祂(遵行祂的話)。假若我們仍然是拜偶像,不論那偶像是什麼(金錢、權勢、享樂慾望等等),我們一旦選擇了偶像而放棄上帝時,我們便落在死亡之中,正如他拉,他最終只是死在哈蘭,並沒有到達上帝要他們去的地方。

親愛的弟兄姊妹,信一半的並不是信,遵行一半的也不是遵行,同樣一半得救也只是自欺欺人,因為聖經並沒有所謂的一半得救。我們若是得救的,是要遵行上帝的話,便該盡心、盡力、盡性、盡意的去行,是憑着祂所賜的愛來遵行。但願閱讀這話的,與我一同反省自己現今所行的是否合上帝的心意,仍有什麼地方不合乎聖經,有什麼地方仍然是以自己為主、仍然是站在驕傲的位置當中。當我們知道自己得罪上帝時,便真誠地向主承認所犯的罪,認真悔改,愛我們的主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一章九節)」


小農夫 @ 基督教果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留言人仕請注意:

一)本果園只歡迎有興趣學習與追求基督教真理之人仕閱讀觀看
二)自己所回覆之內容是否與主題相關,新問題提問請另寫書信
三)按左上方「寫信給「小農夫」提問有關信仰問題」提問問題
四)請勿用匿名回覆,可能會被系統辨別為垃圾訊息而無法顯示
五)清楚自己立場,不信或信仰立場分歧者,請勿分享你的心得
六)請保持真實的禮貌,那些看似有禮的挑戰者,一律不予回應
七)若閣下感到自己比較有能力,請自行開設網誌發表個人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