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創世記第十二章七至八節)
帳棚是給人居住的地方,它的特性是容易拆除,活動性大,方便像亞伯拉罕這樣的遊牧民族作隨時的搬遷。而帳棚不過是暫時性,並不是永存的,正如我們現在會朽壞的身體,我們所遇見的困難,我們現在的生活一樣。
作為信徒,是否常把短暫的事看得重於永恆的事?我們實在很容易過份地看重生活中的各類問題:工作或經濟上的煩惱、各種不同的人際關係、情感或家庭的煩惱、個人健康的問題等等。當我們把焦點放在這些事情上,就無法好好與上帝建立關係。現今的人把居住之地建得像是非常穩固,因為人要有「安居之所」,人所願意的不是聽從上帝的話,然後四處去傳揚祂的福音訊息,乃是要找一個固定的地方,定居下來,作自己想作的事。(創世記十一章三至四節;三十一節)但我們不該如此,因為無論如何建造以為穩固的高房,也總會有朽壞的一天,這些都不是永恆的,我們不該只為那些短暫的事情付上一生努力。
現今樓價高企,人不停忙碌,就是想買房子安居下來。有物業能安居並不是罪,我亦並非指人不該作任何的計劃,但是我們首要思念的,難道只是這些樓房嗎?人不停地工作,是因為要盡心盡力,好讓上帝的名得着稱頌,使上帝得榮耀,而不是因為想讓自己在地上獲得相關的利益,以地上的事為念。很可惜,聖經不停告訴我們,人若是沒有了上帝,不是以祂作為首要,所思念的若非天國的事,一切都只是虛空,即使有了物業,人仍然無法獲得真正的安居,因為內裡沒有平安。「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哥林多後書五章一至四節)」
我們是怎樣看待我們在地上的事?就是要知道這不過是短暫的帳棚,我們在地上不過是寄居的,只是客旅。「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上帝被稱為他們的上帝,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希伯來書十一章十三至十六節)」
希伯來書亦告訴了我們有關這段經文的事情:「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希伯來書十一章八至十節)」
上帝呼召我們的時候,或許我們並未知道自己要作什麼、要去哪裡,但是因為上帝是信實的、是智慧的,祂決不會作錯事,我們便靠着祂賜下的信心來信靠祂而行。當我們到應許之地,即是得到了祂所賜給我們的福樂,我們卻不是停留、留戀在祂賜的福氣中而忘卻祂。正如亞伯拉罕一樣,他雖然到了上帝所賜給他的應許之地,卻是仍然好像在異地居住一樣,只是支搭帳棚,因為他知道他真正的家並不是在地上,乃是在天上,所以他便不把地上的一切看過於天上的事,他所要對準的乃是上帝自己。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在地上建立自己的城、自己的塔嗎?(創世記四章十七節;十一章四節)還是我們實在明白到自己在地上不過是居寄的,所以在地上為自己搭的也只是帳棚?
這裡也提醒了我們,我們所行出來的,正是反映着我們的信心是如何。因為真實的信心是伴隨着行為的。假若我們常向人傳講福音,又告訴別人要如何去遵行上帝的話,自己卻只是在裝作很屬靈,一邊在叫人搭帳棚,自己卻是在燒磚建塔,努力為自己建城,我們就是在欺哄自己、欺哄聖靈。
求主幫助我們,若祢的話正在提醒我們,我們便能對祢作出正確的回應,而不是單單把眼目所見,或是對祢的聲音當作一種文學,僅以頭腦的知識來學習,或即使看見、聽到也在瞬間忘卻了,而是願意接受一切合乎聖經之教導,靠着祢的幫助而活在真自由之中,不再因着自己任性、個人的私慾而濫用自由,把餘下的自由都扼殺了,令自己加速走向那滅亡之路。
小農夫 @ 基督教果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留言人仕請注意:
一)本果園只歡迎有興趣學習與追求基督教真理之人仕閱讀觀看
二)自己所回覆之內容是否與主題相關,新問題提問請另寫書信
三)按左上方「寫信給「小農夫」提問有關信仰問題」提問問題
四)請勿用匿名回覆,可能會被系統辨別為垃圾訊息而無法顯示
五)清楚自己立場,不信或信仰立場分歧者,請勿分享你的心得
六)請保持真實的禮貌,那些看似有禮的挑戰者,一律不予回應
七)若閣下感到自己比較有能力,請自行開設網誌發表個人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