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三人就從那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耶和華說:「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嗎?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創世記第十八章十六至二十一節)
上帝正要從亞伯拉罕的帳棚走到希伯崙的山上,俯視所多瑪的情況,而亞伯拉罕則按着東方人的禮儀陪同客人離開時走一段路。不過,這三位客人並不是一般人,其中一位更是上帝,而亞伯拉罕亦能從上帝所說的話得知當中有一位是上帝。亞伯拉罕的願意陪同,不但表達了他是個真誠懂禮節的人,而且好客,更是要我們知道,若是敬畏上帝,必然愛聽祂的話,也喜愛跟隨祂,與祂同行。
我們事奉上帝後,會否常常感到很疲累,而這種疲累會有種使我們無論作什麼事也感到無力?會否對自己常要作服事而抱怨,或是在心中想:「上帝,讓我休息吧,我很累了。」?亞伯拉罕並沒有如此想。當他正在休息的時候,看見有客人站在帳外,他便放棄自己的休息來招待別人;當他要預備及擺上食物的時候,就把上好的都拿出來,並且不是僅招待這三位看得見的客人,連還沒到來和或許會出現的客人,他也都預備了食物。又在客人進食的時候,自己並不共席享受,而是與家中的僕人及妻子同工,繼續服事這些客人。在辛勞過後,他沒有抱怨失去休息的時間,既沒有進去休息,而是繼續樂意送這三位客人一程。這可使我們看見真正愛主的,當知道能夠與主同行之時,必然甘願拋下自己一切的享樂來跟隨主、事奉主。我們若是愛我們的上帝,也當如此行。
亞伯拉罕相信上帝,也知道祂是全能的,是智慧的,所以他的行為便如同他的信心那樣,願意跟隨主所行的路,願意看主所看的事。正如雅各書所記載,真正的信心乃是伴隨着真行為:「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你信上帝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嗎?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着行為才得成全。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上帝,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上帝的朋友。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着行為,不是單因着信。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嗎?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各書二章十四至二十六節)」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日我們所選擇的是自己的享樂,還是願意把一切都獻給我們的主,然後把事奉主視為至高的享受?上帝要向所多瑪觀看。我們是否願意跟隨主行,然後用上帝的角度來觀看萬物?許多時,我們下了錯誤的判斷,是因為常以自己的標準、角度來觀看事物,而不是以上帝的標準來衡量萬事。當我們不願意跟隨主,卻以為自己能行出善來的時候,便是在自欺,彷彿自認就是上帝,以為人可以憑自己來定奪一切。但從聖經的教訓中,我們可確實知道,人若不按上帝所說的去行,不願看祂所看的,人所知的便常是錯誤,人所行的便常是惡。
另外,我們的目光與心思意念亦不應只放在那能看見的事上,而是該向着那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並且仿傚祂。「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上帝寶座的右邊。(希伯來書十二章二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四章十八節)」
小農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留言人仕請注意:
一)本果園只歡迎有興趣學習與追求基督教真理之人仕閱讀觀看
二)自己所回覆之內容是否與主題相關,新問題提問請另寫書信
三)按左上方「寫信給「小農夫」提問有關信仰問題」提問問題
四)請勿用匿名回覆,可能會被系統辨別為垃圾訊息而無法顯示
五)清楚自己立場,不信或信仰立場分歧者,請勿分享你的心得
六)請保持真實的禮貌,那些看似有禮的挑戰者,一律不予回應
七)若閣下感到自己比較有能力,請自行開設網誌發表個人偉論